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神奇的鸟类读后感1000字作文

神奇的鸟类读后感1000字作文

该页为爱学范文网展示神奇的鸟类读后感1000字作文格式与写法,希望这些神奇的鸟类读后感1000字作文能给你工作学习带来方便,感谢您对爱学范文网的支持。

简爱读后感1000字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简爱》读后感1000字。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有句话这么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日看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读者,当然也就有话要说了。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纯真、善良而有理想的少年,他崇拜自己的父王,并且以为自己以后继承王位也会成为丹麦又一位出色有作为的国君。同时看到自己父母恩恩爱爱,也幻想自己以后会与自己喜欢的奥菲利亚结为连理同样如此幸福快乐。但是,世事难料,在父王死后,叔父继位并且与母后结婚,这一系列的变化来得太快以至于使哈姆雷特开始思考身边的一切——怀疑父亲的死、看不起母亲、不再相信爱情。尤其是父亲的鬼魂将自己的真正死因告诉他之后,他便开始酝酿报仇雪恨,同时也开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童年读后感1000字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的心窝;童年又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无穷;童年似暴风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伴随着你成长。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也不可能把这一件一件感人的旋律淹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题记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自从阅读了高尔基先生的《童年》后,我便深有感触,高尔基先生的《童年》向我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时候的阿廖沙,故事是这样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

围城读后感1000字

怀着一种仰慕,以至于有些急切的心情读完此书;之前以为这单单是钱钟书先生有关于婚姻的一部小说,本想借拜读大师之作来学习、借鉴有关围城之内的所谓注意事项——可读完后方觉得并不仅仅如是,却觉得人生得失之间实在是不胜唏嘘。此中含义,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明。不过但凡好文章,总会让人心里有一种震撼,并为之思索。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 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书中充满苦涩的笑,无奈的自我欺骗,这都是

1000字读后感大全

《孝在我心中》读后感1000字  当我看完《孝在我心中》这篇文章时,张洪彬的行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他居然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他这种超越亲情的爱,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张洪彬,一个平凡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说着平凡的话,但他心中有一种不平凡的爱。他每天只要有空,就到一位无亲无故的阿婆家里跟她聊天,陪她吃饭,自然而然地成了亲戚。  当我读到张洪彬因为阿婆的鸡而被火星溅到自己的脸上,并不是一味地怪罪阿婆,而是笑呵呵地对阿婆说没事,对这件事一笑置之时,我心中像触电一样。我也遇到过类的事:又一次,我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聊天,有一个

《小孩》读后感1000字

《小孩》读后感喜欢大冰的书,起源于某次出差,在机场书店买了他的那本《乖,摸摸头》,从此以后喜欢上大冰老师,每年都会买他的一本书。《小孩》是去年出版的。也许跟着很多年轻朋友们一起叫他冰叔,更为亲切。他的人生过得很传奇,也很霸气,特别有自己的个性,也非常的善良,在他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读到不可思议的有情的故事。也许那就是他所谓的江湖,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每个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的角落里。很多人生活得没有希望,但是不甘于这样没有尽头的生活,选择了改变,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音乐的力量,然后走出了困境,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本书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已经超过18岁,然而冰叔仍然给这本书取名“小

《白夜》读后感1000字

《白夜》读后感今天看完了一本小书,叫做《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这本小书是在出版社工作的好朋友寄给我的。小小一本,花了几个晚上读完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却也有几点共鸣。书中的男主角是个幻想家,遇到女主前也只能在幻想中获得幸福。而女主角是一个害羞的女孩,爱上了另一个让她倍感崇拜的男士。她的爱有点卑微。但是,读到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着实愣住了。整整一分钟的狂喜啊!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享用一生吗?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男孩,一个很开朗活泼,喜欢跟同学相处的男孩,喜欢了两年,但是我就像书中的女主角一样害羞,甚至还不女主。在书中,女主最终找到她爱的那个男士,向他表白,并请求他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读后感1000字《复活》这部世界名著我早就想阅读了,但是一直没空,如今终于有了机会汲取这本书中的营养!“喀秋莎与玛丝洛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又是同一个人,喀秋莎置之死地而后生,成为玛丝洛娃,可骨子里的善良终究是没变,大多数时候的我们也一样,拼命地想成为另一个样子,可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最初的自己,因为骨子里的东西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这段话是前阵子蜗牛翻以前写的微博发现的,只能想起来是看过某本书后写的感慨,可是具体是哪本书,什么时候看的却是完全没有印象。没办法只能求助百度了,搜索结果显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可除了微博里这一小段感慨,蜗牛脑袋里对这本书的记忆几乎是空白。于是便又重

《呐喊》读后感1000字

要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呐喊》当居首位,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药》中的华老栓;《明天》中的单四嫂子;还是《阿Q正传》中的阿Q,都能跃然纸上。《呐喊》是鲁迅先生经典小说集,更是中国的名著。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脊柱,他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  曾记得,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征着中国教育的堕落吗?我还看到了读书人的悲哀。他们

《邱少云》读后感1000字

爱国千里,始于一厘  ——读《邱少云》有感  你体验过在被火海吞噬的感觉吗?你闻到过血肉被灼焦的味道吗?你能保证在被大火焚烧时一动不动吗?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就是邱少云。为何邱少云能在这只火猛兽前面一动不动?因为他的爱国之情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里。我们只能羡慕邱少云的爱国毅力吗?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爱国情怀!  爱国就是我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甘于奉献。爱国是方向标,牵引我们不忘国之根本。“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是曹植对国家的忧患;“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是陈子昂对国家的报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杜甫对祖国的忠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对国家的一片痴情;“为中

活着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几天之前,读着《我的大学》,跟随着高尔基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往复地问着自己,人为什么活着?高尔基书中传达了人不应该只为了面包、女人和房子活着。人应该为大家活着,为高尚的理想而活。读了《我的大学》,那时我用了“活着”来表达我的感受。当我真正读以《活着》来写的书时,却给了我不一般的冲击。“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余华用书中的文字告诉了我们绝望的不存在。人不应该为了人之外物而活。这使我十分困惑,两人均有道理但却分不清谁更主流。或许有的事情本无对错,只是观点不同。我能做的只是走进作者,感受文字,默默流泪。  正如这本书的封面血红的外衣,生命如此娇艳欲滴。可是现实生活中选择自杀的人却如此之

《1984》读后感1000字

《1984》这本书可以说是科幻小说类中的一朵奇葩,与其他大多数同类型的书不同,度过这本书之后,它给我的感受不是震撼,而是恐惧与悲伤  作为一本想象未来的小说,作者乔治·奥威尔早在1948年就完成了它。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美苏争霸,人民对未来的态度是消极而恐惧的,在这种背景下,《1984》诞生了。  在书中描写的世界里,在1984年,资本主义早已消失,世界分为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其中大洋国就是由一个被称为老大哥的人领导,整个国家都处于极权主义的高压统治下,党员家中被强制安装电幕,生活的一举一动都被思想警察监视,政府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改造过去的出版物,以现实情况为参考,

《人生》1000字读后感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们的这一生中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无论是学生时代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我们工作以后的单位测试,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为这些考试奋斗过的痕迹。但还有一种考试,它并不是以任何一种形式呈现的,但它又无处不在。它在我们降临于人世间的那天就已经存在了,它就是——人生的考试。  路遥的《人生》讲的是农村青年高加林怀揣极大的热情向城市走去,他的代价是放弃了农村姑娘刘巧

《恶意》读后感1000字

《恶意》读后感1000字这是读的东野圭吾的第7本书了,也是在涵姐的推荐后读的,果然值得一看。因为继《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被震撼之后,陆续读了《圣女的救济》、《梦幻花》、《分身》和《谁杀了她》,也许是审美疲劳或是期望过高,这几本书都没让我产生过多的感觉,以至于之后很长时间沉迷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言归正传,相较于一般推理小说层层深入的套路,《恶意》则是一开始就介绍出了杀人凶手,这和《圣女的救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的不同在于杀人动机,究竟是多么深刻的仇恨才让人不惜把自己也搭进去仍执着于“毁了他,毁掉他的一切”?与其说是恨,不如说是嫉妒。因为这种恨不同于杀父夺妻之恨,而是“没什

《目送》 读后感1000字

《目送》读后感1000字去图书馆借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是在刚和母亲通过一通电话的午后,她照例叮嘱我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多运动、注意身体,我也是照例不停“嗯嗯”应之。我承认我借这本书的初衷是被那段广而传之的话所打动,想要一窥整本书的究竟,那段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看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所以在翻过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第一部分里几篇散文后,它就一直躺在书架上,直到最近工会搞阅享读书活动,我又把这本书

《庄子》读后感1000字

【行和】  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怪我太贪胜。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

匆匆读后感1000字

不管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还是“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收集有一篇共同的文章,那就是《匆匆》。  这篇文章细腻地描述了如流水般悄然而去的时光,表达了作者朱自清面对光阴飞逝永不停息的脚步,内心里充满的对虚度年华而悔恨、无奈和惋惜之情。  冬天,燕子从北方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它又会飞回北方的家;冬天,杨柳经不住寒风的吹打,逐渐枯萎了,到春天,它又会探出嫩绿的芽儿……  这些东西,去了可以再回来,回来了又会再消逝……可是就在这简单的变化中,什么走了?什么永远地走了?是时间,时间走了,时间永远地走了!  时间在任何时候,在你不经意之间,都会悄无声息地溜走;在你写文章时

《秋夜》读后感1000字

破晓  ——读《秋夜》有感  我的灯和酒杯上落满灰尘,但通往远方的道路却宁静致远。  ———题记  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一柄长烟斗,一张硬木方桌,他,常常在这里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他常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一”字,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射出高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他,就是鲁迅先生。  这次我所感的文章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读鲁迅的文章,我真切的感受到有一股力量隐于文字、融于文字,他仿佛呼出即来。那股神秘的力量似乎要撕碎所有隐藏的秘密,一切的一切都将袒露无疑,再读之,我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欲绝要改变旧中国落后的

《离骚》读后感1000字

一卷繁华——读《离骚》有感  我无论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献给屈大夫  从青铜铭文到汉代书简,由篆刻到碑拓。我深爱着可以称为一卷繁华的《离骚》。它灵动,能够飘进人们的脑中,呈现出浩瀚的长流;它消瘦,全篇写就可以收入一卷之中,展露其丰蕴的星空。它如美酒醇香,如花香沁人。每每读罢,都会赠你一卷繁华,让你如沐春风。  当渐沉的暮色爬上屈大夫紧皱的眉头,红霞中却只能透出悲寂。明明是一个夏日的夜晚,为何从诗的这一篇章里读出了秋的影像。于是“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红岩》读后感1000字

转眼又到了开学时候。学校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个孩子不是被大人牵着手来到学校呢?那个孩子不是在家长温和的目光下一蹦一跳跑进学校呢?看到这些快乐的影子,我想起了前几天阅读的《红岩》,想起了那个可爱的小萝卜头——他如果也能像现在的孩子们一样能幸福的上学该多好啊……  “飞吧,你飞吧!”我仿佛听到了生活在白公馆的小萝卜头稚嫩的童声,仿佛看到了他踮起脚尖趴在栏杆上目送蝴蝶的身影愈飞俞远。他向往自由,从小就被关押在白宫馆里,陪伴着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他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充分显现出了一个孩童对自由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还记得他画的那张“并不高明”却又“气势很大”的天空吗?那样广阔,那样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