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
说实话,虽然之前就无数次听过这本书的名字,但是完全不知这是怎样的一本小说,完全是被“麦田”“守望者”这样颇为文艺的词吸引来的。读了一页就邹起眉头来“咦,咋脏话连篇,絮絮叨叨的?”不过耐着性子都下去,还真是读进去了,可能是因为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因为那种絮絮叨叨的描写确实将主人公那种孤独寂寞空虚又挣扎的痛苦心理状态描写得很到位。
小说出版于1951年,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物质生活丰盈,精神生活匮乏。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便是这样一个年代里的16的中学生,他认为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虚伪的,假模假式的,没有精神追求的,他试图融入这样的生活,却又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最终在尝试和逃避中几乎精神崩溃,但是看到自己上小学的妹妹菲比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天真无邪的样子,又突然释怀。
为什么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霍尔顿希望自己做一个那样的守望者,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忘我地玩耍,霍尔顿只是坐在悬崖边上去不断地拽回将要掉到悬崖下地孩子将他们送回麦田。简单地说他只是不希望孩子的那种纯真和烂漫在长大成人后就变成虚伪和欲望吧。
三月末全年工作最忙的时候开始读这本书,四月初完成,不知是因为书中主人公所感影响了心境,还是本来心情就跌落谷底刚好和主人公的感受有所契合,总之那段时间我也是“厌世”的,也是想逃离的。霍尔顿想要离家出走,去西部,在森林旁边盖一个小木屋,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找一份不需要怎么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保证自给自足就好。
我呢,只是想要一些可以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去暴走,去广场上呆坐看大妈们跳广场舞,自己去商场里绕圈圈,这是我自我治愈的方法,可是现在因为有娃的存在,我没有办法实现了。书中霍尔顿时常怀念自己逝去的弟弟,因为他永远留在可爱的童年,时常会想起妹妹的笑容,似乎这些美好可以将他治愈,但是我哩,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被三宝的笑容治愈吗?貌似不会,我需要独立的空间去消化不愉快,也是挤海绵一样挤空间罢,我可不像想霍尔顿一样最后精神崩溃还进了疗养院。
《麦田里的守望者》面世时备受争议,被列为禁书,现在却成为全球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本书影响如此之大,最令我震惊的一则新闻是,摇滚史上最著名的明星,前“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农的暗杀者马克·大卫·查普曼,在人群中扣动扳机后,看到约翰·列农倒在血泊中时他并没有慌张也没有逃跑,而是镇定地看着手里那本《麦田里地守望者》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