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方向
清晰你的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资本和政策两方面,把握和推演出爆发点。
如果你的行业已经在风口,那么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竞争格局:包括对手的市场、方向、商业模式、切入点等。
行业特点:垄断市场、竞争市场。不同的市场特点要对应不同的经营模式。
切入时机:一个对的项目进入时机不对,那么也是一个错的项目。
蜜淘创始人曾经做过一个分享,她是如何判断时机的呢?蜜淘主要是去跨境电商,针对母婴行业进行深耕。那么他进入市场是双边切入(不懂请关注我讲切入点的文章),她需要判断B\C两端的需求是否成立以及大环境是否支持。C端调研,她去参加一个国外的展销会,看到展销会上的国外母婴品牌聚集人数众多,那么她觉得中国消费者对于海外母婴产品存在需求,而且海淘从2022年便开始出现,是真需。B端调研,她拜访多家海外的母婴品牌,去了解为何不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了解之后,明确了B端不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通过商业运作去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并且判断到当时做海外母婴品牌的竞争者并没有,于是确定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二、同质竞争者
创业走的是巧,而不是勇。当然如果你背后有大量的资本支持,你想走下勇的模式去打下市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这是着重讲的是巧。
是否有人在做?如果有人在做,那么你和竞争者的差异化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如果没人在做?如果市场没人在做,要么是做了死掉了,要么是没人敢做。那么你需要找到没人在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阻碍市场发展的痛点,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个痛点以及目标市场的痛点。
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如果市场能做,那么一定有人在做,你看到的机会别人一定会看到,所以当我们看到市场没人在做的时候,我们应该警惕而不是高兴。要确定一定是有什么因素阻碍了别人不做。
三、产品改变了什么
你的产品、模式或者创新出现,对市场有没有作用。你能真正的改变了哪些东西?
(1)提升效率;
(2)智能化;
(3)满足情感。
四、痛点及解决方案、核心功能
痛点:之前解决不了的东西、之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真痛还是假痛:很多痛点找到之后,并没有引发市场爆发,那么说明你的痛点找的并不对,或者是不是很痛。真正的痛点,只要市场接受,那么一定会带来爆发的增长。
解决方案:痛点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认知,大家都看得到。重要的是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正确。这个正确的考量一方面是能否真正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是否能带来真正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本质冲突的解决方案是行不通的。
替代品:你的产品没有出现前,大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你的产品是否能让大家改变原有的方法,也就是说你的产品有多高明。
核心功能:很多痛点都是低频非刚需的(刚需:1.想要;2.能要的起),那么如果是这样,单单一个痛点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一个核心功能,可以黏住用户的核心功能,这个很重要,这个很重要,这个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很多创业者,会被一时找到痛点而带来的自负情绪所影响,蒙蔽自己的眼镜,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
痛点是否为突破口:如果痛点可以作为市场突破口,那么这是最好的情况。如果你的痛点不能作为市场突破口,那么你还需要找到市场突破口,然后把用户的注意力引到你的痛点功能上。(突破口的选择其他文章来说明
五、盈利模式
普通盈利:这个盈利的度量可以单单满足收支平衡即可。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本可以忽略这个普通盈利。
商业价值:你的产品做出来,有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能否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互联网的出现恰恰的让一些复杂的商业价值爆发,让历史上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价值。商业价值包括:数据、规模化、精准化、移动化等等。不同时代的产物他的商业价值是不同的。所以做互联网产品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看到商业的价值。
六、切入点
难度:切入点分为单点切入:例如美图,每一个用户玩就可以跑通产品;单边切入:例如微信,需要由一些用户互相存在;双边切入:淘宝,需要由B端还需要由C端;多边切入。
随着点和边的增多,运营的难度和切入的难度会加大。
留存:你的切入点是否能留存下用户,互联网思维更多玩的是用户嘛,所以增加这么一条,你的产品切入点能否在用户使用之后把用户留存,还是狗熊掰棒子,来一个走一个。当然,客单价高,低频而又跑通了商业模式的除外。
七、团队
行业深耕多年的人才:对行业理解深刻,对痛点把握清晰,并有一定的行业资源的合伙人,这样的联合创始人存在,可以帮助创始人少走很多弯路,也能大大降低试错成本,快速切入市场。
创业经验丰富的人才:有过创业经历,对创业的流程有清晰把握,对创业过程中的坑了解的人,可以避免团队少走很多坑,降低公司的风险,这样的人可以做为创始人或者副总。
运营人才:根据项目特性而言,但是一般的项目都需要一个运营出身的联合创始人,毕竟从整个市场来讲,同质竞争者一定是存在的,那么如果你在运营上占有优势,对于整个公司的周转速度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人才:技术人才可以不占干股而只是期权,不过还是建议团队有一个技术牛,但是能力方面最好更多的是对产品了解,和技术人才管理上面。帮助公司去沟通技术和市场两部分,并且打造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出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