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后感一定要“正能量”?
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江苏常州小学生缪可馨坠亡的事。(如果不了解事件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因为事情的经过一直不明朗,所以我也不敢贸然下结论,写评论。但无论如何,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忽然跳楼自杀,总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
官方的调查结论说"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但并没有解释缪可馨为什么坠楼。
从一个人的基本常识而言,即使是未成年人,对生命的认识不足,也不可能随意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往往需要很大的刺激才会能让人把求生的本能给放弃掉。
这也是许多公众对于官方解释依然感到不满意的原因。
对于事件我没有掌握更多证据,当然也不便作出什么推断,但从缪可馨家长发布的信息来看,缪可馨寻死的导火线,可能来自于一篇作文。
作文的主题是《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从网络上贴出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缪可馨同学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欺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结果,这个读后感被任课的袁老师认为"太过负能量",并在作文纸上批示:"传递正能量",继而要求缪可馨修改、重写。
一个小女孩会不会仅仅因为作文被要求修改重写,就愤而轻生,我不敢轻下断言。但袁老师对于缪可馨作文的批改,我却可以断言:岂有此理!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正能量"这个词,他们大概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是从哪里穿出来的。实际上最早用这个词的人,叫宋山木,山木教育集团的前总裁。
这位因为曾经多次出现在春晚现场而为人所知的"企业家",后来却因为性侵女下属被捕,据说他在性侵的时候,最喜欢说:"你体内有太多负能量,我来给你注入正能量。"
后来,宋山木淡出了公众的视线,"正能量"这个词却不知为何登堂入室,越来越受欢迎,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他们如果了解这个词的出处,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然,对于那些热爱"正能量"的人来说,大概并不会介意这个词源自于一个强奸犯。他们只会觉得这个词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代名词,觉得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表现出一副"正能量"的样子。
可究竟什么才算是"正能量"呢?
从袁老师批改作文的标准来看,所谓"正能量",大概就是表扬、称赞、优点、肯定......所以她认为缪可馨的作文揭露了人性阴暗的一面,显然不够正能量,需要表扬人性光明的一面才算正能量。
也就是说,读完《三打白骨精》,不能批评白骨精阴险虚伪,不能批评唐僧迂腐愚昧,不能批评猪八戒拖后腿,只能表扬孙悟空火眼金睛、坚持不懈。
大概这就是某些网友很喜欢说的那一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到阴暗面呢?这么多做得好的你干嘛不提?"
好,我姑且就同意袁老师的标准,承认正能量就是表扬称赞、优点肯定,大凡批评的、阴暗的、丑恶的都是负能量。
可问题来了,如果缪可馨批评人性的阴暗是"负能量",那么袁老师批评缪可馨作文写得不好,又算不算"负能量"呢?
如果按照袁老师的标准,不是应该凡事都看到光明的一面吗?难道她不应该看到缪可馨语言活泼、思考深入、分析独到的优点吗?她批改作文为什么又只盯着人家的缺点呢?这难道不是典型的"负能量"吗?
难道只许老师负能量地批评学生,不许学生负能量地写读后感?
还是说,只有写作文需要时刻"正能量",做其他事,包括教育学生,就不需要"正能量",就可以随便地发射"负能量"?
原来,在袁老师们的眼里,正能量只需要存在于作文里,不需要实现在现实之中?
这,大概才是最大的负能量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