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原来一直以为傲慢与偏见是部鼓励广大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故事
直到后来我看到了它
后来我仔细的想了想,即使伊丽莎白是为了金钱而跟达西在一起的,但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爱情的,至少他们曾经为了争取爱情从而才得到这段婚姻,相比那些因为金钱才有的结合来说,他们也是幸福的。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汀生活的十八世纪末期大英帝国正处于巅峰时期,而奥斯丁把视线放在了英国乡间。这应该是奥斯汀自身的生活情况,在百度百科中说到:奥斯汀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却都体现了奥斯汀本人的婚恋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充分体现了奥斯汀所向往的婚恋模式,伊丽莎白在和达西的交往当中,崇尚男女平等的原则,摒弃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点,并且认为高尚的情感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同时,奥斯汀笔下的理想婚姻除了平等、尊重以外,还有自由和理解,她希望以此来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而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简·爱》(Jane Eyre)夏洛蒂·勃朗特曾说奥斯汀不知激情为何物。从奥斯汀的作品来看,奥斯汀的写作手法给人感觉最多的是理智二字。
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
在奥斯汀的个人生活中,就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一样,拒绝了一位有钱人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
所以奥斯汀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人物,我认为这是她理想中的婚恋对象。
在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中介绍了奥斯汀的感情经历,因为被迫与初恋分手,她选择终身不嫁。
故事好像是这样的:
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
记得当时看《成为简·奥斯汀》的时候是在高中,甚至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看完了,为了她跟勒弗洛伊有始无终的爱情哭得一塌糊涂,今天我有幸看到这篇关于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突然萌发了很多想法,初恋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年轻时以为爱情能填满整个青春,后来爱情死了,青春为我抵了命。
再后来,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特别喜欢逃跑计划的闪光的回忆中的歌词:
在北京的边缘 十年
而如今 所幸红颜已知己
惜知音再难觅 无际
是非进退难断 不断亦难
愿生有去处 苍有归途
但保持飞扬
唯有你曾与我美好的片段
像钻石一样在脑海中闪闪发光
那时候时间很长
去你家的路很顺畅
不惧离殇
“所幸红颜已知己,惜知音再难觅”现在看来,是有多么难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