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当我刚开始看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我是抱有些许不满与蔑视的。一方面,我不赞同书中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也不是很喜欢作者的文笔。但后来,这本书不仅令我触动,还让我深刻反省了自身。
首先,我想说,这本书属于极强时代烙印的那一种。一般说来,文学名著比一般的书要强就在于,文学名著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引起全人类或多或少的共鸣。单凭这一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逊了些,大部分其他的文学名著,在一开始就能引起我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都有着某种古今流传的精神或是意识形态包含其中,这样的东西是经久不衰的。但这本书却属于那个时代,语言属于,故事情节属于,人物形象属于,价值观也属于那个是非颇多争议的时代。它讲述的故事对于在安逸生活中的我们太遥远了,一开始我就在这本书中找出不下百十处的批判之处,再加上他的语言既不华丽动人,也不朴素淡雅,反而有一种煽动和热情在其中奔走,如野马奔腾于战场之上,但由于环境的差异——这种热情显得苍白甚至可笑,但是——但是,这本书有一些东西的确值得赞扬。
在价值观方面,我说的够多了。在精神方面的确十分出色。作者很好地诠释了书名:钢铁在极寒与酷热之中炼制而成,正如一个人的灵魂与品性,既要经历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浴血奋战——无论那敌人是资产阶级还是生活中的种种,还要经历病痛的折磨,人生的低谷,困境和绝望。挺过这两种考验的人,不说会有极强的精神与坚韧的品性,在灵魂方面也会有所提升,当然这种提升只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整体的。就如保尔,他在生活的一次次打击中学会了顽强,学会了永不停息的奋战。这难道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吗?战斗?尼采是对的,我们总是要战斗,与有形的敌人和各种欲念,邪恶斗争,这是人生的核心意义之一。因为在人性中,渴望战斗的因素,给予人极大的满足。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在生活中浑浑沌沌呢?因为很少有人真正能体会到这种战斗,并在这场战斗面前不颓废。因为不放弃就是成功,坚持就是,而不是导致胜利。
大部分的人会为人生所击垮,但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像保尔.柯察金一样的人,在一种狂热的力量支持下,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战斗,如何为梦想献身,而不为失败所击倒(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在看到这里之后,即使我们对苏联有着再大的意见,也不得不佩服这种精神,这种意志在为人们所体验和获得后,战斗的意志最终会融入集体和强大的意志中,这当真是世界上一股强大的洪流。战斗的意志在尼采的敌人身上出现,不是思想给我们开的一个大玩笑吗?正是有了这种意志与精神,我们才可以学会坚持理想,才会不失去人生的意义(这种情况往往来源于无事可干),才会学会与命运抗争,才会终于活出灿烂无悔的人生。这一点,无论是在人类的何时,何地,都会引起共鸣,都会值得赞颂,都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在精神之上是灵魂,只有一个成熟,醇美,丰富的灵魂配上这样的意志,伟人才会出现。只有前者,那是个理想而没有力量实现的弱者;只有后者,往往会变成极为危险的反派一类人物。
这本书还顺带探讨了人生的抉择。保尔和其他角色为了理想,信仰,什么爱情,亲情,善良,友情都可以牺牲,人生必须做出抉择,也必有所失,而所失之物往往不会再来。但我们也应该正确的考量理想在人生中的重量,因为我们一旦将为人的道德与情感舍弃去满足一种单一的热情与理想,那连人都算不上,还谈什么意义?那些为了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除了共产主义战士,不还有那个紫脸金手套的理想主义者吗?
最后,我想说,对于这本书的思考再次让我认识到我的自大与不足,难以用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触碰这一类的作品。这样的错误一定要注意。切不可一味追求所谓巅峰艺术成就的作品,只有读遍许多种书,才会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才会有真正成熟而谦逊的灵魂。这样的反思或许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有价值的一样东西了。毕竟,我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与通读百书,成熟,而谦逊渊博的灵魂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