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读后感
打小就喜欢学历史,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可以逐页背诵出来,没有其它确实真心喜欢。当年作为高中生我独独对中国近代史一无兴趣,一个坏女人,一个软皇帝,一帮蠢大臣,一片乱天下,学来让人心无斗志,徒生悲凉。时至今日,在我已步入中年之时,才知年少的无知。
从喜马拉雅上听曾国藩家书开始, 我理解了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论时运多少不堪,上天都会不拘一格降奇才,因为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林、张之洞,这些名垂清史的人物,带着一身的硝烟,穿越时空,一一走进我的视野。
张之洞是我近期阅读清史人物小说中的第一位,书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张之洞对于人性的洞察到了秋毫不差的境界,晚年的他被慈禧委以重任,入阁拜相,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他的终极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当他意气风发的在大学士一任上试图一展抱负时,发现一切非他所想像。朝庭也并不指望他平定天下,只是把他养起来,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知晓统治者的用意,但这种异常之举引起了这位老政客的高度警惕,他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资源帮他拨开云雾见太阳,正如张之洞事前猜测,这其中必有事端——后院起火。大火正向他熊熊燃来,原来他升官后,在湖北的同僚窥探上了他两广总督的位置,与他的幕府同僚联手,利用查办他的小舅子贪污的案件整倒他,故而买通京城内的各方关系不让他回湖北。他的这种警觉实在令人佩服,多大的风浪冲击也不畏惧,回到督府后几个漂亮的回合,便打的敌人毫无还击之力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襟怀和眼光,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王阳明心学的事上练,方能致良知,从张之洞的生平经历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二十四年的封疆大吏,开矿、办学、经商、修铁路,桩桩件件都是开创新纪元的大事,也正是这些大事提供了他绝好的磨炼的机会,炼就了他的韬光慧眼。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