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故人来》读后感2400字
《风雨故人来》买来之后一直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也曾两三次打开,但是第一篇都没有看完,始终看不进去,都是讲读书重要性的道理。直到前两天晚上,在下班后,办公室快每人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心一下子就静下来了,也就顺理成章地看进去,还有点爱不释手,急于读完的想法。
它是北大教授、鲁迅研究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关于读书方面的讲座、青年读书寄托、研究成果的集结版。第一部分关于读书的三场大学演讲,内容虽略有重复,但是却也各有侧重,讲述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第二部分讲述的是青少年读书,他们编写的中小学生扩展阅读丛书;后面三部分分别是民国或者近代读书人的读书事,主要包括鲁迅、周作人、胡适等,还有部分推荐书目和研究成果。不仅让我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有生动活泼的典范看到名家名人与读书有关的事情,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引导全社会开展全民阅读的书。
在看的过程中,时而合上书本,想象二十几岁的我,没有书本的陪伴,怎么虚度过来的,如果能够回到十年前,我会一头扎进书海中遨游么?时光不能倒流,那不如庆幸现在的自己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遇到了此书,难道不是正是好时候么?此时还不读书更待何时?同时,内心也是焦急不已和充满惶恐,看到前几年北京部分高中生的读书清单,不禁暗喜幸亏上学早,要是现在还在读的话估计高中都毕不了业。高中生的拓展阅读涉及古典文学、中外名著、艺术、音乐、科技、医学等专业领域,志在培养全面的知识结构和音乐、艺术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要求高中生读的书,作为硕士毕业的我大部分都没有读过,就算现在用尽全力去读,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呢?更何况现在根本没有条件和精力去不顾一切地尽全力去读书,生活中还有很多琐事是会分精力的,这样一想,顿时觉得读书的压力很大。自我压抑一会之后,又需要自我解压。其实不读书又会怎么样呢?身边大部分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反而很开心,难道不能像他们一样,就这样虚度光阴?事实上,自己以前经历的也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很开心,反而会时不时觉得内心的虚无无法填补,好不容易有可以丰富内心、追求精神生活的途径,难道要这样轻易放弃?回到以前如死水一般的生活,扔一颗石子进去,都不会溅起波澜。我自己知道,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我所追求的,现在内心丰富的状态才是我所向往的,于是,又重新下定决心,做自己最重要,努力低头看书,迎头赶上才是正理。
我问过好几个人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大部分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否定的理由也各不相同,诸如小时候没有人引导、该读书的年纪没有那么多的书可以随心所欲的读、现在又没有时间等都是理由。等我追问及现在为什么还没有要读书的意识?又会说,也想读书,可惜没时间,或者是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我再追问如果现在有孩子,你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么?这次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大部分人有意识要培养下一代人读书,而过早放弃了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我理解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可能确实少了很多陶冶情操的时间。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遇到问题,不去追根溯源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言以蔽之,简单归结于没有时间这样完全不负责任的回答上。反观那些所谓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整天有大量的时间玩游戏,逛淘宝,刷微信,在调节生活乐趣的小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自知。不知道将来让孩子读书的时候,孩子反问为什么你不读书的时候,作为父母该如何回答呢?
有人会说,我也想读书,也尝试着努力断断续续读了一两本,但是始终找不到读书的意义,感觉读书与现实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读完一本也没有明显的收获。
关于读书的意义,书中提到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书籍是千古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中国古典书籍,《论语》、《道德经》、《庄子》、《资治通鉴》、《史记》、《易经》、《皇帝内径》、《四书集注》、《传习录》等都是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包含着老祖宗的为官做人、处世哲学、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智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阅读经典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成为内心丰富的人,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帮助。
第二个层次,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我们培养人才,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大学里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致,鲁迅、钱理群都说过,文科生应该读理科类的书籍、了解社会科技发展和进步;而理科生应该读文学类、音乐类、艺术类书籍,才能够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第三个层次,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没地方哭诉和求救的时候,书本是最好的求助对象。想起之前自杀身亡的苏享茂、中兴员工,在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不禁感慨,如果他们能够多读些书,抗压能力强一点、心理素质再好一些,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呢?读一本好书,如同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与智者对话,从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些历史留名青史的大人物,如秦国丞相范睢、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万历首辅张居正,哪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怎能有一番大成就呢?生活的考验、小小的压力或者巨大的灾难,又怎能把我们打倒呢?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一颗面对任何困难都不改的初心、不仅能够度过难关,还能拥有更好的心态拥抱生活,积极向上。
乍一看,读书的意义似乎很虚,知识结构的丰富、内心的强大,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实践起来太慢,因为不能迅速达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物质目的。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缺乏信仰的今天,读书这件事越来越不受重视,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受教育者与不受教育者的区别越来越小,我觉得受教育的人群唯一能够确保胜出就是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这才是我们求学多年的意义,是我们成为独立的人、丰富的人的标志。
如果在读书方面,你也存在着困惑,不妨找来这本书,静下心,看进去,或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