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1500字
生活中,有的老人对孩子浪费钱物的行为非常讨厌,认为是败家子。他们不明白为啥白面馒头说不吃就不吃了,米饭说扔就扔了,衣服还挺新的咋就送人了?就像郑智化的歌曲《水手》里唱的那样:“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
《影响力》对这种现象也有解释。作者指出,有证据清楚表明,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比如非洲南部的汤加部落,要求每一名男孩都要完成一套复杂的成年仪式,成年真正算是男人。在这个过程中,小伙子们要忍受许多折磨,才能得到族人的认可,这些折磨包括挨打、挨冻、挨渴、吃难以下咽的东西,受罚、承受死亡的威胁。无独有偶,世界著名的团体兄弟会的入会仪式也同样复杂,同样折腾人。挨打、挨冻、挨渴、吃难以下咽的东西,受罚、承受死亡的威胁同样也存在于兄弟会入会仪式当中。虽然这些折磨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导致当事人受伤或者死亡,虽然人们想方设法想取缔这些令人感到羞辱的仪式,但是它们却异常顽强地存在着。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心理学家发现“费尽周折才得到的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所以,令人折磨的成人仪式或者入会仪式都是为了维持团体的生存。而且,这样的举动却使得未来的成员觉得自己加入团体更具吸引力、更有价值。只要人们一直珍惜并且相信自己奋斗得来的东西,这些团体就会继续安排困难重重的入会仪式。有的专家研究了54种部落文化,发现内部最为团结的部落,都有着最严格、最戏剧化的成年仪式。按照心理学家阿伦森和米尔斯的解释,严格的入会仪式极大地强化了新成员对团体的承诺感,所以各个团体必然会想方设法地维系这一事关组织将来存活的纽带,倘若有人想取消它,那可万万不成。
不少国家军队的新兵连,是痛苦的大熔炉。比如,在《影响力》里写到一个参加过新兵训练营的作家写的自己亲身经历“我们在烈日下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进行严酷训练,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和羞辱。训练教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动不动就关禁闭,对人进行触及灵魂的可怕辱骂,这一切,搞得陆战队训练基地就像是自由世界里的集中营”。虽然这样,作家也认为经过新兵训练营的训练,新兵们变得更坚韧、更勇敢、更经得起磨难,而且,经过训练,坚持下来的人之间形成了荣誉和友爱的纽带。所以不少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们情谊会非常深厚,有不少人成为终生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在我国也是如此,战友情是有过当兵经历的人最珍视的情感之一,只要和战友在一起,所有的外在东西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过。同样的说法还有同过窗、下过乡、扛过枪、留过洋的人们,因为有了共同的经历,所以感情尤其深厚。因此,作者认为,对于一个想要建立持久凝聚力和卓越感的团队来说,入会活动的艰辛能够带来一项宝贵的优势,这种优势,是该团体决不愿意放弃的。
军队是如此,政党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入党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党来说,比那些不需要经过复杂程序就能入党的政党,凝聚力要强得多。比如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愿意加入的人,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政党倾向”上画勾;另一种是给政党在当地的办公室打电话、发电邮,他们会很快把有关表格寄给想参加的人。这种轻易入党的方法,导致美国政党的变动性很强,也导致美国政党凝聚力很差。不像我们党,要入党,要写入党志愿书、进行政治审查,包括对亲属的政治审查,进行组织培养,定期写思想汇报,开党员大会,宣誓,组织批准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入党的人对组织有一种“加入不容易,我是经过努力才能加入的,所以要珍惜”的心态。所以,单单是入党程序的复杂和不易,就使得我们党的凝聚力比美国的两党强得多。其中的原理就在于当事人的努力代表着他做出了承诺,做出承诺之后,要保持一致,才符合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才表明自己不是一个三心二意、前后矛盾的个体。
总之,因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以人们会倍加珍惜得来的成果,所以没有种植农作物的现代人,没有经济压力的现代人,才会不珍惜钱物,甚至有点暴殄天物,因为其中没有他们的努力。不信,你看知道稼穑辛苦的农民,基本没有浪费粮食的,因为他们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要让他们珍惜,就要让他们知道来之不易。
这种原理,可能也是为啥西方很多有名的家族,要让小孩子从小经历艰苦锻炼,作为培养他们的必要方法。就像美国教授兰迪.波许讲的那样“困难只是测试一下你是否真的喜欢某一件事,如果你真的喜欢,困难就不是问题。”因为勇于接受挑战,意味着自己对自己和别人的承诺,承诺过的事情,才会有激情去做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