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一直是人们在生命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余华给出的答案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初读《活着》是在高中,浅薄的人生阅历让我有点不明自这句话的意思。那时的我是为了余华所说的“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认为我活着的理由是寄托在那些我还没有完成的梦想上的,我想环游世界,我想考个好的大学,大学毕业想找个好工作,工作以后有高薪,有房有车养活得起自己,还能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就是我那时浅显地活着可以说我是为了梦想或是物质而活着。
现在再读《活着》,我有了更多的阅历,对我们为什么活着有了一点微薄的认识,也有了一些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经验。在患抑郁症的那段时间,空气仿佛都是灰暗的,每个夜晚都格外难熬,总是在想着要怎么死去才好。脑海中好像分裂出第二个我,对着那个黑暗的我说:好好活着,求你。那时候人生中最卑微的愿望对我来说,就是好好活着,多渺小。
我对比书中的福贵,我觉得我没有他那么大的勇气。有人问我:“你觉得你应该活到多少岁?”我说,四五十岁左右吧。别人惊讶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短,其实是我没有勇气去从容的面对逐渐衰老下去的自己,没办法接受自己有一天会接受别人的照顾直到死去,我甚至无法想象到那天。
《活着》中,人们大多数看到的是福贵人生经历的坎坷,妻子儿女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仅剩一只老黄牛陪伴在身边。诚然,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离别,家人朋友都会一个个离你而去,高亚麟说“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道墙”,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与死神接触时,才懂得生命的可贵。与死神直面接触还是在高中,曾经在一个班级的同学因为癌症去世,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仿佛亲眼见到一朵花的凋零,就好像你昨天才见过这个人,还和他打了招呼,今天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活着是需要勇气的,我想象如果我自己就是福贵,在面对这么多离别时,我定是痛苦的,但是我要带着这些永远不能抹平的痛苦生活一辈子,我觉得我做不到。
《活着》 中还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社会的黑暗,儿子有庆献血被抽死,福贵被抓壮......这些黑暗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人口买卖、地下卖血。事物在对立统一中存在,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当我讶然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时,我庆幸我还好好活着并且顺顺当当地活了这么多年,我对每一条活着的生命有肃然起敬。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势,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小说是生活的缩影,福贵的身上是很多人人生的映射,活着并不轻松,但是请你向着光亮的那方,好好地活下去。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