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读后感
终于认认真真读完了《早春》,五味杂陈。好像明了,又觉得一切影影绰绰、若隐若现,如果你不能从每章中细心地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找到情节中隐藏的草蛇灰线,那么你就无法把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所有的情节都是故事本来的样子,仿佛作者也只是个客观的描述者,一切情节的内核都在人物的心里,扑朔迷离。而人物们从来不告白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能从语言、行动上进行揣测,直至最终章,我们仔细回味其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才发现,他们或者它们早已暗中织就了一张细密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是主角呢?占有笔墨最多的弗兰克?这个“名义”上的主角,仿佛只是网中随意的一个结,这个生长于沙皇时期的俄罗斯却受到英德资本主义影响的印刷厂厂主,善良而勤勉,富有同情心又缺少敏锐的洞察力。正如塞尔文说的“俄罗斯没有改变”他,在变革的潮流中,他只是其中的一块沙汀,任洪流滔滔从其身边汹涌而过,而他却看上去没有任何改变。
内莉是主角吗?但这个“主角”开篇就把他的丈夫弗兰克和读者给抛弃了,悄无声息地出走了,带着三个孩子和若干行李,不明真相的仆人们亲自送走了女主人,留下被蒙在鼓中一无所知的弗兰克和一封信。一封毫无头绪的信,没有去向,没有归期,没有痛苦的控诉,只有平淡的“保重”。内莉为什么出走呢?弗兰克对此百思不解,读者对此一头雾水,只是反复被告知:此人毫无音信。
印刷厂的会计师塞尔文是主角吗?这个时隐时现的“托尔斯泰”的追随者,看似笔墨不多,但实际分量很重。
他是弗兰克的同事兼朋友,友善、诚恳、虔诚、崇尚苦行、乐于助人,“犹如来自另一个近乎透明的世界”,住在各色底层人群聚集地,最大的爱好是在晚上拜访各种需要帮助的人。他隐藏在故事的另一面,却熟知故事的发展。他宽慰弗兰克,解答疑惑,抚慰不安。他帮助失业的家庭教师金丝曼,推荐她去了英国的一个托尔斯泰社区——“明亮的草地”,他推荐丽莎看护多莉兄妹,这个美丽安娴、冷静神秘的年轻女性对弗兰克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待弗兰克爱上她之后又悄无声息的出走,只在最后透过多莉的眼睛告诉我们,她也是一个“托尔斯泰信徒”。他影响了古板守旧的手工排版工特夫尤多夫,后者打算带着一本托尔斯泰的《复活》去往英国。他甚至直到内莉出走的真相,内莉邀请塞尔文私奔“到某个更自由更自然的地方去。也许是在长着松树和桦树森林的天空下,男人和女人能在那儿享受身体和灵魂的快乐,并且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得做些什么工作”。很明显,内莉也被“托尔斯泰”给影响了。
然而,塞尔文也许只是“主角”的一双手,拨动着珠串,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指挥这只手的则是1913年俄国渐渐汹涌起来的革命思潮之一“托尔斯泰主义”。
或者,讨论主角是谁本身就是个愚蠢的问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