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读后感
“人应该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斗争!”斗争是一直存在的,斗争是使我们一代代青年人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到最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必然导向,而斗争往往不止是面对外界的压力,还有来自于自我内心的反思和审度。只有在对社会弊端方面有所考量,有所思考的地去寻求一些积极的改变,才能使斗争变得有所意义。
文章中主人公所面对的一系列斗争,一个从教育事业单位调过来的青年,突然面对铺天盖地的官僚主义,是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一遍看资料一边批评指正别人的汇报---他可以一面听取汇报,一面翻阅材料,又能突然指出对方的错误。他还经常爱说“就那么回事”,好像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并且经常在谈论观点问题时有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语。而“此人身材高大,衣着整洁,平时夸夸其谈,且能迅速提高到原则上去分析问题和教训别人,给人一种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的印象。”这段话描述的正是具体指导林震工作的组长韩常新。在一同参观麻袋厂的时候,林震发现韩只对数字和具体事例感兴趣。回来以后,韩常新便写了份“简报”,林震看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一个青年人的视角,对于种“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描述,反映出了当时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多调研是不是真正有意义的调研,还是为了调研而调研。青年人的斗争精神是埋在骨子里的,是因为有一颗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勇于拼搏的精神。真正让主人公林震下定决心要同这些官僚主义做出斗争的直接导火索还是因为他意外地了解到该厂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作风的情况,这种作风使得厂子很难有进步,甚至变得举步维艰。他鼓励身边的人反对和检举官僚主义,最终获得了成功。
文章中林震的好友赵慧文,她曾和林震一样,对许多东西看不惯,提了许多意见,但是,几经碰壁后,她变得懒于过问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在她内心深处,虽然没有放弃对于理想化的追求,但已经失去了斗争的意志。直到林震的到来,才令她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有了对于理想的追求,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斗争精神。其实反观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着宏伟的抱负,但是一部分的人直接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变得碌碌无为;一部分人在生活和理想之间做着斗争,最终败下阵来;一部分人在生活和理想之间一直做着斗争,也许成功,也许依然在斗争…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有着那个年代敢于斗争,勇于奋斗的精神,我们需要一直一直的努力。就像刘世吾在接受了批评,感慨地谈起过去,闷闷地说:“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反倒不能激励我们。”
我们真正需要的激励是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初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