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读后感
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书名《下海》二字,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讲去下海经商的故事。而纵观全文后,发现这几个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兜兜转转不过是为了饮食男女罢了。无论是相信泡沫经济随大流去海南的司马义,还是与喜怒无常大海抗争的渔民;无论是分不清自由与恋爱的梅清与帅克,还是为了钱卖“心”的司徒吉和卖身的两个学生;无论是爱情如世界杯一般潮迅速开始高潮结束的赵小刚,还是到广东打拼的哥俩,为了金钱与爱情做出的选择既可悲又可笑。
就为饮食挣扎这点,有一篇名叫《不爱合同》的小文给我印象很深。原教书司徒吉到广州工作后,从最初的报社记者坚持理想到最后被生活所迫卖“心”写起了垃圾情色小说。而与他郎又情妾有意的原女子优等生李雪,最初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来到司徒吉身边,最后也为了生活下海卖身成了妓女。当爱情得不到生活的保障滋润,只能萎缩成干枯的落花。两人奋力挣扎只为了一顿饭吃,只为了像蚂蚁一般艰难的生活。李雪最后离开时留下了一封信,里面有句话说的很现实:活着不容易,生活把我逼到了没有退路,我懂得了生活着比爱更重要。这让我想起了大学生“毕业分”现象,在读大学的时候两人恩爱甜蜜,一毕业的时候却因为生活分开。两人的爱情不再是单纯的感情,还有来自生活的压力。
整本书对生活的描写可谓是千姿百态。第一篇小文里,名叫司马义的男人奋不顾身从武汉到海南经商。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为印刷厂跑业务,为常印刷厂背后的海南特区泡沫经济做一丝泡沫般的贡献。到了《来到广州》这一篇,兄弟二人为了“饮食”放弃“男女”。大哥功利性非常的强,择偶的唯一标准为是否能帮助自己在城市站稳脚跟。每一任都是他的跳板,直到最后一任,这个背景强大的女人,成了他激流勇进的双腿。弟弟享了大哥的福气,一来到广州,起点就非常高,再加上生意经的无师自通,在商场上如鱼得水。事业得意情场失意,弟弟与农村姑娘秀的爱情硬生生被大哥攻利又现实的一番话拆散了,这番话概括来说便是“眼界决定高度,高度决定人生。”尝到了城市带给他的甜头后,弟弟毅然选择挥刀斩情丝,像大哥一样功利地选择不爱的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爱情或者说纯真的爱情对于为生活奔波,拼命的人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毕竟,连自己都吃不饱,还拿什么养爱情?
而关于爱情,作者描写的很现实。无论是物化爱情的李白,还是处理不好自由与爱情的帅克,都是在苦海里挣扎,自以为上岸可以更好,没想到却失去了平淡无奇的水。双方各取所需,再也没有年轻时恋爱先义无反顾的付出的热忱与勇敢,剩下的只是他/她能不能给我带来,我能得到什么回报。这不得不能说,爱情只是生活的附属品,只要不必要,就不会用尽全力。爱情在这本书中也变得飘渺无望,我爱你,可能更多爱的是你的钱你的权和你的身体。在题目叫《南方生活》的这篇文章,讲述了男主角东方杰生活在南方城市广州的一些日常。提到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女人。东工之前的刘和真,办公室的梅,酋长大酒店的小姐等等。作者用毫不遮掩地而带有诗意的语句描写女性的特征,女性之美的背后却是比男人更低一等的地位,哪怕是第三篇中的梅清,也逃不过这样的“改造”——因为男人放弃自由,成了婚姻的附庸。同样,里面一篇以前关于偷情小文,以世界杯做线,这出昙花一现的,分不清是肉体还是灵魂的爱。最初小刚爱上潘娟也仅仅是他的征服欲罢了。《爱在世界杯》。这个爱字,一个动词两个意思——爱与做爱。赵小刚在世界杯举行的期间,遇到了两年前唯一没有拿下的女人潘娟,准确说是潘娟来找他的,他们短暂的肉欲的爱情也伴随着世界杯的举行潮起潮落。文中很幽默地用球场代替“床”,二人通奸也用“踢一场好球”为暗号进行。因为这种偷偷摸摸的关系,小刚和潘娟短暂的爱情无人知晓,无人喝彩,无法公开。所以在一次“球场运动”时,二人打开电视说了句“让观众为我们喝彩。”这种如同第一篇海南泡沫经济的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潘娟于他就像是情海里漂泊的木板,只能陪他在大海大浪里浮沉一会儿,不能救命。而他于潘娟只是吃惯了燕窝鱼翅换一下口味罢了。潘娟也不可能为了他放弃目前品质好的生活,为了爱情牺牲,她做不到这样“愚蠢”的事了。这样萍水相逢的爱情,和世界杯一样,在相遇的一瞬间点燃激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各自分道扬镳,留下的只有回忆。而第八篇小文也是最后一篇,更加直白的说出,为生活饮食奔波的男女,爱情对于他们只是刚刚好的。碰巧用了个比较讽刺的标题《真实的爱情》。主人公司马超可以算是一个浪子,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与女人相处。温琴的出现最开始只是引起了超的好奇心,她的主动却勾起了超的征服欲,而当超发现温琴还是处女后心中对她有了特殊的感情。在两人同居后,超不断地问自己“我对她真的是爱情吗?”,他是一个谁也不爱的人。而当温琴经历文中提到了一个真实的现象——传销时,超对她开始怜惜,最后加上温琴怀孕,超这个浪子似乎靠岸了。超心中也明白,可能在他刚想靠岸的时候,温琴给了她港湾。这不是真实的爱情,这是虚无缥缈的碰巧。婚姻不过是我要结婚,恰好你也要结婚,咱俩一起吧罢了,殊不知没有爱的婚姻,摇摇欲坠。
内容讲完了想提一点我喜欢的一篇的结构。作者在第六篇小文的里,加了几个小标题。看这篇结构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昆汀的《低俗小说》,有几段是非线性地在叙述内容。因此开始阅读的时候会弄不清时间先后顺序,而到结束时,阅读过的文字成了画面,一帧一帧跳出来,自动连贯成画面,无需多言。才开始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有了一点联系之后,就一切都通畅了。
另外, 这里想着重讲一下第二篇的小文,内容方向与文字风格是与其他篇目完全不同的一篇。作者讲了渔民在海上经历大浪漂泊后活下来的故事,文字描写也非常有画面感。如果拿摄像机机位来比喻作者写作的焦点的话,第一篇是跟拍,第二篇是航拍。他将距离拉的非常的远,用一些剑走偏锋比喻来刻画海浪的温柔与无情,纵观本书这也是唯一一篇没有提到女人的小文。当时我非常纳闷,觉得作者是要表达什么呢?而当作者那句形容在海上漂泊的泡沫板用的是野马这一意象,从而直观表达海浪的凶狠残暴时,我一瞬间想到,这海浪就是一个女人!是一个高潮中的女人!文中的阿东阿敏等人都是带着男人记忆的子孙,在水中被推着前行直到回到那“颗”家。好一匹野马好一个海浪,出去了的子孙也不在自由,会理所当然地想念文中的自由港——美济礁,毕竟父亲和船都留在了那里。而阿东和伙伴一起与海浪搏斗时也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学的那篇课文《老人与海》,大家在海浪中经历了缺水缺粮失去同伴的痛苦后,仍然没有向海浪向命运屈服,如同课文中老人捍卫了“人的尊严”
合上书本,脑中闪现的大风大浪也好,女人也好,经商也好,都是男男女女在生活爱情这片苦海里挣扎。大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时候选择了舒适的生活,就会告别懵懂但纯洁心跳的爱情,而有时候选择了爱情则是沉重的生活压的自己弯了腰,向理想低头。两边都有可悲和理解的理由,不能说那一边是正确的,只是说都是在海岸上的每个人的都有一片海,或涛声依旧,或载一叶扁舟,而怎么处理海与自己的关系,是乘风破浪还是淹没沉底,都取决于内心深处对自己对他人的一份心,取决于对爱情对生活的尊重。等真的找到了处理好爱情与生活那一个平衡点时,才是真正的脱离了苦海。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