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漠北傲狼
我不知道我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看完《呼兰河传》的,我只感觉尾声这章竟是给我了一种想哭的冲动,这些年自认为看过的书不少,但从未有过这种感觉,为此很多人都说过我冷血,今天,我可以坦言,看过的所有书中,真正打动了我的,竟是这本字数不多,不是很厚,名气也不是特别大的《呼兰河传》。很久之前社会上就兴起了并非火爆但很持久的萧红热,但我一直没敢读过萧红女士的任何作品,因为没有勇气。萧红波折的命运赋予了她冰冷刺骨的文风,所以我不敢去触碰那些冰冷的,仿佛发自地狱的文字。但是当我展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的那一刻,所有关于萧红女士的认知彻底颠覆!这些文字并非冰冷刺骨,而是处处透着感性。
萧红对于童年生活的描写,啼笑皆非,不得不说,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限美好的,值得回味的,纵然是萧红女士这样一位历经人士沧桑的人,在她短暂的,只有三十岁的一生将要走到尽头时,也是要回味一下童年的。我的家在双城市,离呼兰并不是很远,因此感觉书中的许多事情都经历过,许多东北方言也能看懂,因此倍感亲切,因为萧红女士是一位真正属于黑龙江的文学大家。以前在看《平凡的世界》时就深有感触,那里面的很多陕北方言都看不懂,很多事情也都没有经历过,感觉好遥远,但是这本《呼兰河传》则不然,这对我来说是一本真正“接地气”的书。萧红的生平简介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幸福生活的经历,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祖父给予了她的那份爱,那份厚重的爱,陪伴着她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幸福的童年时光。“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尾声里的这一句话,苍凉得让我想流泪,因为我的家乡亦是如此,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同样是一位给予我了一份厚重的,无法取代的爱的老人,在我的生命中为我勾勒出了绚丽的一笔。我本不想写这一段,因为泪水会出来,终于,还是没忍住……萧红和祖父经历过的童年趣事,多半我都是经历过的,所以,我才有这么多的感触,那是我一生中无法替代的回忆。
萧红女士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穷尽毕生之力在为国人呐喊,萧红女士又何偿不是?上世纪初东北人民那对生的坚强与对死的挣扎在这里力透纸背!书中那些作者真实的回忆,把读者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投了河的女人,被打捞上来,也不赶快的埋,也不赶快的葬,摆在那里一两天,让大家围观看看。跳了井的女人,从井里捞出来,也不赶快的埋,也不赶快的葬,好像国货展览会似的,热闹得车水马龙了。”“他们还没有长成为一个人,母亲就早把他们带来,也许在这热闹的世界里,还是提早地演习着一点的好,免得将来对于跳井上吊太外行了。”当这些充满讽刺意味的文字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仿佛看到了萧红女士以一个弱女子的身躯振臂高呼,呼唤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或许是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社会带走了人性,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成为了理所应当的事,但是从今天看来,竟是令人忍不住叹息。这不禁令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同样是那个年代,同样是泯灭的人性与良知……内忧外患的国家将百姓的尊严践踏殆尽,行尸走肉已不再罕见。无论是鲁迅先生与老舍先生,还是萧红女士,亦或者是那个时代所有的拿着笔杆与枪杆的斗士,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萧红女士之所以称得上文学大家,她的水准自然是不可估量的,文章中前后的铺垫得恰到好处,中间渲染得淋漓尽致,蒲松龄先生号称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我人为萧红女士是“写景写事高人一等,刺盲刺昧入骨三分”。“盲”是对人性的泯灭茫然无知,“昧”是对事情愚昧至极。难道不是吗?那个团圆媳妇难道不是死在了这两点上?人们都说,真正好的文学是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经得起反复推敲的。萧红女士的这部著作,完稿1940年,历经70余载,仍然在当今文坛屹立不倒,是真正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深邃的文学!
都说打铁要趁热,趁着我刚刚读完的时候写下这些话,献给所有向萧红女士致敬的人们!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