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今天时间有限,简单回答。看过《三国演义》三遍,每一次都感觉不一样。
第一次,完全按作者的笔调站在刘备这一边,为蜀汉灭亡而叹息。对很多细节完全忽略,崇拜关羽和诸葛亮,觉得赵云厉害,希望当初是桃园四结义,让赵云排老四。那时候鄙视曹操和周瑜,谁让他们要陷害刘备和诸葛亮呢。第二次读完三国,关心是的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褚、典韦、张辽、庞德等人武功排名。
第三次读三国,已人到中年。这次读完,发现甚多。
首先觉得罗贯中语言简洁,语言风格完全不同于施耐庵的《水浒》,颇有古意,适合历史小说,提升小说逼格。我想有些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与作者语言风格有不小关系。据说罗贯中参与了《水浒》写作,我想罗贯中与施耐庵有些分岐,用更近于文言文的方式写三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从效果来看,比纯白话写作要好。当然这是我个人认识。
其次,我觉得:罗贯中表面上是尊刘抑曹,“玄德”、“先主”地在《三国演义》中称呼刘备,但也不时地抖一些刘备的糗事和坏事。认真看,罗贯中笔下的刘备其实是腹黑伪君子。
再次,我觉得《三国演义》在情节的逻辑性上、人物言行上都有一些bUg。也就是《三国演义》的漏洞不少。这个问题应该归集为罗贯中的写作顾虑,他既要迎合当时民众心理,也要服从朝庭的文化导向,还想融入他个人认识,又要尽量符合历史事实,在这些限制下,难免顾此失彼。我个人还有个观点,我觉得有些漏洞是罗贯中故意为之,也算春秋笔法的创新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