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读后感
在疫情期间,本来人心惶惶,能定下神读书,并读进去,佩服、佩服!
东野圭吾的书我以前不想读、以后也不想读——诚实说,可能我非常顽固,因为我读书是围绕着写作进行的,破案推理主题我不太关心,因此不想在那方面花费时间。如果你也能把阅读坚持到半百之后,或许也能体会到这点。中文有句话——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偏好不同,书海无边,每个人的一生,也只能捧起一两朵浪花,因为最多的书——还会再我们身后涌现。
前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所以多发些感慨。
不过,你喜欢东野圭夫,意趣和大多数年轻人仿佛。
这篇报告最精彩的部分——出乎我意料的,是“译介”部分,我才知道由于台湾繁体字的翻译好,东野圭夫的“铁丝”们,竟然舍得花六倍的价钱,去买一本——六倍呀,什么概念!
无非是说明不仅作家的作品有“原值”,翻译的高低也同样有“市值”。只是为了文字风格和语感的不同——而且是译文的,就能让人不惜重金,这说明,第一,读书,是多么的美好,真有人为之痴迷;其二,翻译家也有“档次”之差别!
我联想到:假如一个翻译家,能把一部名著,用译笔给“封死”——他翻译后,就成为了别人无法再逾越、也不想逾越的,那他就是“译神”——他和作家已成为“连体儿”——两种不同语言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傅雷翻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系列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等,傅雷译过之后——在近百年前,译文就定型了,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为中文版《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唯一版本了,原因很多,比如作家和翻译家的个性气质相同,另外还有关键的一个,就是傅雷中文水平的高度是今人永远再达不到的。
译文,也有不可复制性,也有“绝译”之说。
因此,我们的第二次作文,就是让大家练习写作,练文笔。
希望小吴你,早晚也能拿出一本自己的“绝译之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