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今天读到的书籍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断舍离这本书人气很高,目前销量超过400万册,在亚洲、欧洲各国相继出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本畅销书籍《断舍离》吧。
前两章作者的断舍离是私人生活整理即生活哲学, 主要写了家中的物品需要及时整理和分类,这样我们身心才会更加轻盈,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具活力,比如衣柜、卧室、厨房的整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把柜子门全打开,东西全拿出来罗列地上(用三分法),自己站在全局和上空的角度,一览全部物品;
2、先扔掉 发霉、损坏、有裂痕、过保之物,再用“必要”“舒适”“愉快”的标准进行取舍,看不见的物品,如柜子里的要保留柜子空间的70%左右,不要塞的太满、有透明玻璃或者看的见的要保留空间50%左右,放在显眼位置经常用的只保留10%就好(比如帽子,皮包,茶几上的);
3、收纳刚刚按比例保留的东西,进行空间清扫、擦拭、磨刷,要用one touch法(随手就可拿),
4、以后购物记住要1out1in原则,即当扔掉一件才可以再次购入一件这样整个屋子就会变得格外干净,心情也会随之明朗。
这是前两章的内容 ,但是本书的精髓不在这里,作者从第三章把断舍离从生活的技能升华到了人生的哲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我们生来推着一辆空空的购物车即我们的”身体“,我们不断往里添加物品,但是不懂得整理,舍不得丢弃,所以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无法流转一进一出,更无法做到吐纳自如,所以易敏感、易烦躁、易烦恼、活得看似舒服安逸实则杂乱不堪,试想一下我们的吃,穿,娱乐消遣塞满了整个购物车的99%而精神食粮只有1%,那么这个购物车推起来一定很费劲,很臃肿。
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翻译过来就是:
求学则日增求道则日减,终空无所有,无所有则无不所有。结合断舍离的思想就是当人情世故,交际应酬,吃喝成为一个人的超负重时不仅要通过知识摄取寻求身心平衡,还要不断的做“减法运算”,排除那些身心不喜欢的应酬,忠与内心,舍得难舍的,获得应得的。
我们要清空物质的摄入和货物,为精神层面的升华腾出空间,把出水口疏通疏通, 把进水口清洁清洁, 办法就是从注重食欲,表现欲转变成精神层面的升华,多读书,多学别人的知识,让自己变得轻盈有气场,有学识。食物只要果腹就好,衣服够穿即可,舍下我们随时可以获得的(食物,衣服,玩手机,打游戏)获得我们应该吸收的精华(书籍、分享、成长和收获)让自己的购物车越来越轻便,越来越整洁,其实这跟禅道很相似,学习禅道,需要先放下自己,放空自己,当你无杂念,能够进入冥思之时便可学习佛法真理,寻求内心的净土。
其次,不要被人们口中的”常识“所束缚,从自己更高一层次的“必要,合适,愉快”出发,整理自己。也就是不要做一个”乌合之众“ ,要时刻有自己的判断和断舍离 ,看似空,实则为满,看似舍,实则为得,“乌合之众”书中的大众已经形成固有思维,认为好好学习出路就是找到好工作打工一辈子, 挣来的钱不应该投资理财,只要存银行等利息就好,这种大众的思想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臃肿”,而内心的欲望越来越膨胀,现实的打击更加残酷。导致我们“排水口”堵塞,进而更不愿思考和总结,自暴自弃,委屈自己。当然好好工作对生活有个保障是没问题的我只是想强调工作之余,当你打游戏,玩手机,刷泡沫剧的时间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将来,该不该离开舒适区,该不该舍下自己的惰性,该不该断一下固有的思路呢?
文章的最后作者进一步把”断舍离“升级到了帮助他人的实践上去,作者通过对他人的”舍“,造就了如今她的”得“,通过小小瑜伽课作者悟出的道理,却用在了生活中并丰富和完善了思想体系,又回馈给了大众,成全了自己。
有点像佛学的禅道融入其中,我觉得断舍离不是整理衣物的艺术,它更是一门人生舍与得的艺术,当我们有一天面对死亡,要离开世界时,那个购物车(身体)还是要返还给”超市“(人类的发展史)的,一切的入都是短暂的,就看你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入,能保留什么或者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也许这是断舍离这本书要讲给我们的道理。
人生不是不断的“买买买”,而是学会适当的“出出出”,只要你不执迷,不贪婪,多留点时间倾听内心的声音,多整理和腾出“身体”这个购物车,让它井然有序朝气蓬勃,那么你就会获得更开心获得更自在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