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上课时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期的时候还是没有搞懂它是干什么的,甚至到期末了,也只有零星的一点编码呀,带宽呀,调制啦,这样一些概念,但这些技术在一个通信系统中又是出于什么样的位置,该怎样应用这些技术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对此我还是一概不知。然而经过期末前的复习,我感觉自己对通信系统总算有个印象了,所以想把那些零碎的名词做一些解释,并且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对通信系统的了解来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
上面是我画的认为比较完整的通信系统的简单流程图,对此我做一翻解释。
首先日常生活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这里以基带信号singnal为例子,signal 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如图 ,这样的信号就是离散信号了。
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
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
以上从模拟到数字信号的一种转变就是我们常说的a/d转换。至于我们平时要求的转换比特率的求法可以从它的转换过程得出计算方法。一个pam信号对应一个档次,而一个档次对应几个比特的数字是在编码中体现的,例子中就是一个档次对应两个比特,假设这种对应关系是1对n个比特,对模拟信号的采样率是f,也就是1秒钟有f个pam信号,这f个pam信号就要被转换成f*n个比特,所以比特率就是f*n了。
对于完成转换的数字信号,我们如何处理呢?有的是被放进存储器中存储了,有的是到cpu中进行计算,加密等处理了。
通常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毕竟在生活中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
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发送这些高频信号的速度关系到发送的比特率注意与前面的转换的比特率有不同。假如整个发送端可以发送四中波形a,b,c,d,它们可以分别表示发送了00,01,10,11信号,那么我们就说发送一个符号(即波形)就是发送了两个比特了。由此得到符号率与比特率的关系b=n*d.d是符号率baud/s, b是比特率bit/s, n表示一个符号与n个比特对应。
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这可以理解成网络视频在我们的电脑上的缓存。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档次)信号。
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
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当然,这里所讲的只是我们学习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完整的通信系统还有更多要考虑的,这只是我觉得通信过程的关键的骨架问题。
还有几个概念是对它们的理解和总结,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1. 二进制比特率与信息量中的比特率。
因为我们假定二进制信号是等概率发生的,也就是p=0.5,而信息量的定义是这样的i=-log2(p)bit,通过此式,我们可以计算发送的一个二进制符号的信息量i=-log2(0.5)bit=1 bit,所以我们通常说一个0或者1就是一个比特了。
2. 方波的带宽问题。
由上图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持续时间为t的方波,它的频谱是一个sinc函数,零点带宽是1/t,即时间的倒数。当然,方波的带宽是无限大的,因此这样的波形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只能给方波提供一定的带宽,就是说得到的肯定只能是经过了过滤的波形。
在这里我们可以联系到吉布斯现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频率越大,就说明变化越快,而方波的转折点处就是一个极快的变化也就是有频带的高频部分构成,而经过带限的滤波之后,高频被滤去,得到的波形在转折点处就变化慢下来,于是在需要变化快的地方(如方波的转折点)变化慢,由此产生吉布斯现象。
3.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我们知道升余弦滚降滤波器是防止码间串扰而设计的。码间串扰是指各个时间点上发送的符号并非准确的方波,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有余波,于是对下一个时刻发送的符号产生影响,最后可能因为影响的叠加效果而使后果严重,得到相反的采样结果。注意我们这里讲的码间串扰都是发生在基带频率上的。因此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也是在基带上的应用。
下图是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原理图,上半部分是滤波器的频谱相应图,下半部分是滤波结果在时间域上的波形图。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发送的基带波形是在一定的带限内的,假如说要求发送的符号率是d,那么图下半部分中可知1/2f0=1/d,所以f0=1/(2*d),或者说d=2* f0,由下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发送的符号的频率是2* f0,这串符号在频谱上的表示(上半图)是个带宽为f0的信号,这个就是采样定理中说的当波形用sinc函数来表示时,符号率是该波形的带宽的两倍,也就是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在r=0的时候的特性。
当然,我们这里表示的只是发送一个符号的波形的带宽,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系统在任何时候发送符号是使用的带宽f0都是固定的,在1时间段内发送的波形的带宽在f0以内,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时间段内发送的波形的带宽必然在f0以内,所以这样可以理解多个符号组成的波形的带宽是在f0以内的。
从下半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r的增加,符号波形在一个周期段以外的衰减就会加快,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对码间串扰的影响会减小,这个就是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符号率是不变的2* f0,而系统的绝对带宽在增加。根据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定义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关系d=2* f0/(1+r)。从以上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认为1/2*f0就是发送的数字信号的周期,也就是对于同样周期的信号我们需要不同的带宽,这个带宽就是发送的数字信号的带宽,而与原始的模拟波的带宽无关。
4. 调制的一些想法。
在学习调制的过程中,我一直搞不清什么是调制信号,什么是载波。最后总算明白,原来(一般来讲)调制就是将低频信号(调制信号)携带的信息在另外一个高频的信号(载波)上表现出来,表现的方法可以是改变载波的幅度或者相位或者频率等。当我们看到调制完成的波形是,发现它与载波有不同的幅度或者相位或者频率,从这里的变化我们极可以判断处调制信号有那些信息。载波就是用来携带低频信号要表达的意思的高频信号。之所以用高频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高频信号便于传输。
以上是我在学习通信原理中觉得关键要明白的只是点,这样知识才可以融会贯通。
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通信原理小结篇1
根据学院课程改革精神,经本专业老师的推荐,将《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改革的重点课程,拟在09级新生中实施,现将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 制定了课程标准。
二 制定了考核大纲。
三 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
四 制定了课程改革组织方案。
通过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程序,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掌握,制定的文件
文件一 会计专业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学院和系部课程改革精神,会计专业初步定为《会计学原理》为核心改革课程,对此初步拟定本门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总体情况说明
《会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步骤等内容,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考核设计思想说明
1、考核改革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考核改革,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程序,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掌握。
2、考核原则
突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即过程考核主要侧重考核学生会计操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考核总体方案
(一)过程考核 (50%),由以下三种考核形式组成
1、会计模拟实验(30%)
实验目的:主要加强学生会计操作能力。
实验要求:学生要按照要求根据相应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教师要监督并指导学生实验的全过程,最后上交所有的资料,并填写实训报告。
2、课程实践(10%)。
实践目的:使学生熟悉企业会计环境,对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等有所了解。
实践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次企业实地考察,学生根据考核过程,结合搜集的资料,完成一份调查报告书,并对报告书进行解释和说明。具体要求有
a、写出所调查单位的基本概况,包括单位名称、组织形式、行业类型、主要经营业绩指标等。
b、通过考察会计机构的设置,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原则、不同岗位的要求等。
c、通过和会计人员的交流,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中注意的事项。
d、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了解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上述考核学生如有无故不参加者,又没有上交所有资料,则考核不及格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3、平时成绩(1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老师在过程中的严格考核,期末时最后给予成绩,本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二)期末考试(50%)
期末考试是指学期末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的综合考试。着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该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
1、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通信原理小结篇2
ec--混凝土弹性模量;efc--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es--钢筋弹性模量;c20--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2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f'cu--边长为150mm的施工阶段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k--边长为150mm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ck,f'tk--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压拉强度标准值;fyk,fptk--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fy,f'y--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py,f'py--预应力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第2.2.2条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n--轴向力设计值;nk,nq--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np--后张法构件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np0--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nu0--构件的载面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ux,nuy--轴向力作用于x轴,y轴的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m--弯矩设计值;mk,mq--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cr--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t--扭矩设计值;v--剪力设计值;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ck,cq--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pc--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tp,cp--混凝土中的主拉应力,主压应力;fc,max,fc,min--疲劳验算时受拉区或受压区边缘纤维混凝土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s,p--正载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应力;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等效应力;con--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p0--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pe--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l,'l--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混凝土的剪应力;max--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第2.2.3条 几何参数a,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a's--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非预应力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p,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bf,b'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d--钢筋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e,e'--轴向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0--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a--附加偏心距;ei--初始偏心距;h--截面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hf,h'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高度;i--截面的回转半径;rc--曲率半径;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0--梁板的计算跨度或柱的计算长度;s--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或箍筋的间距;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y0,yn--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所计算纤维的距离;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合力点之间的距离;a--构件截面面积;a0--构件换算截面面积;an--构件净截面面积;as,a's--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p,a'p--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sv1,ast1--在受剪,受扭计算中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tl--受扭计算中取用的全部受扭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sv,ash--同一截面内各肢竖向,水平箍筋或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asb,apb--同一弯起平面内非预应力,预应力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cor--钢筋网,螺旋筋或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b--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w--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0--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n--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wt--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i--截面惯性矩;i0--换算截面惯性矩;in--净截面惯性矩。
第2.2.4条 计算系数及其他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1--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中和轴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的比值;l--局部受压时的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弯矩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截面的剪跨比;--摩擦系数;--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sv,sh--竖向箍筋,水平箍筋或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v--间接钢筋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