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并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落实德育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篇1】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一、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为了把握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了高级检索,选取了其中的20篇文献。采取了定量的方法,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维度进行归类分析,以整体地把握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现状与走向。
(一)主题分布
1.研究主题
核心素养的研究主题有“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具体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师的培养”等。其中,聚焦于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关文献最多,共7篇,占35%。研究者聚焦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具体学科,对核心素养视野下如何实施中小学具体学科的教与学进行了深刻探讨。研究认为,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更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也要转变角色,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情绪和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法,课前巧妙设计,课上精准导引,课下拓展延伸。
除具体学科之外,核心素养研究也非常关注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研究认为,高校学生目前自我认同感增强,合作意识缺乏;时代责任感提高,道德观念认知模糊;专业素养强化,人文精神教育欠缺。研究文献中还提出了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首先要注重心智培养,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操。这其中包括学生客观审视自己,善于反省,以及提高情商水平。其次要引导校风校史学习,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最后就是要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除上述两个主题以外,核心素养的研究还针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整体嵌入型、部分融合型和整合型,研究者还针对国外的核心素养改革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对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一是倡导部分融合与个别生成相结合的整合模式;二是基于核心素养全面指导课程目标、逐步推进教材修订;三是选用符合核心素养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方式;四是探寻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培养目标和路径。
2.研究主体
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吸引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其中。在所选取的20篇文献中,有7篇都是基层中小学教师写的,占了全部的35%。这的确不如高校工作者多,但这不少的基层教师都愿意参与进来,说明核心素养与基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
3.研究的薄弱方面
在各国纷纷重视核心素养研究的背景下,我国研究者也积极参与了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数量众多,但主题过于集中。更多的聚焦于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技术型学校学生的研究不是很多。另外,对于中小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部分都围绕一个具体学科开展,但很少有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建设的。
(二)研究方法
统计表明,核心素养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有17篇文献都采用了思辨方法,占全部的85%,剩下的都采用的是行动或案例分析研究法。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二、研究走向探寻
(一)在研究主题上,针对中小学的核心素养研究应该更立足于整体,站在教学宏观角度,不局限于某门学科。
通过整体分析,我们发现现在针对中小学的核心素养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大部分都聚焦于某门具体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当然可以针对某门学科提出建设方案,但是这样的研究目前太多了,为了中小学生更好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上开展的研究也是必须的。
(二)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更多地深入实践。
通过整体分析,我们发现现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思辨研究,只有少数是深入课堂。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我们目前的核心素养建设提出建议,这样固然是好的,但一味依赖文献资料就可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从而对核心素养研究提出合适的建设方案。
(三)在研究对象上,应该更多的聚焦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通过整体分析,我们发现针对中小学生和高等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文献都不少,但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却尤为稀少。中小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宣海宁,金彩虹,王俊雅.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161~162
[2]孙欣欣.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教师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2017,22:19~20
[3]赵垣可,范蔚.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5:83~88
[4]许祎玮,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5:40~48
[5]雷长征.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7,29:38~39
[6]张秋洁.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7,9:130、138
[7]陆璟.核心素养培育视野下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教育参考,2017,5:5~10
[8]高宇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与学[J].教育探索,2017,9:17~18
[9]章亚琴.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7,9:49~50
[10]王小萍.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7,10:168
[11]居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德育教育评价改革的探析[J].职业教育,2017,26:51~54
[12]刘琴.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2017,29:51~52
[13]姜代红,王作亮.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共同体境脉[J].江苏高教,2017,10:64~66
[14]陈建新.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J].信息师范学院学报,2017,5:85~88
[15]刘春宇.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17~118
[16]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17]王彧.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管理[J].学校发展与管理
[18]张琴.论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J].江苏高教,2017,19:78~80
[19]杨峰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和思考[J].职业教育,2017,26:59~61
[20]王娇.浅谈信息技术整合背景下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2】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的诗文160篇(段),同时针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学习诗文的主要作用,古诗词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基础性文学知识,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目前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古诗词,虽然大多言简意赅,但是其意境普遍较为抽象,而小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加之,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使得语文课堂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些都为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造成了诸多不便。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在学校的鼓励和引导下大都尝试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往往隐藏一些新问题。就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施现状而言,由于教师对群文阅读认知不足,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困境,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简单地将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视作“1+1”的过程,由于教师需讲解古诗的篇(量)增多,导致教师教学重点转移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在群文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而忽视了对基础字、词和句的讲解,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课演变成为“思想教育课”。
2.选材随意,议题不够明确。
目前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所展现出来的是:教师仅仅只是简单的就课本教科本,完全以应试教育模式当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为主,很少考虑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提升,所以也就懒得在确定议题和选择文本上动心思。
3.课堂问题设计过多,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
故事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问题环节,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不得不设置大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古诗词内容,教师们要么讲得过多、过细,使得学生完全沦为了一台“学习的机器”,毫无思考的空间。要么问题设计过多,不够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寻找教师问题的答案,而没有较多的时间内化教师讲解知识和消化相关内容。长此以往便会丧失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4.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小学古诗词群问阅读教学中,由于每个议题当中涉及的诗词少则2-3篇,多则4-5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将教学的重心倾向于多篇古诗词的讲解,过于重视讲解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理解和感受。
鉴于以上原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使得广大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有全新的认识,设计和制定良好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
走近群文阅读
1.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是指教师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运用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模式和方式,也是当前学术界探究的全新的阅读方法,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师对选定议题范围内的多个阅读文本(没有主次划分)加以指导,旨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群文阅读是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广阔的阅读资料。
2.群文阅读的特点
依据群文阅读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群文阅读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主体性。群文阅读模式主要在于强调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讨论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定要牢固树立,教师也应始终把握好“导”的这个度。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思维,自主性地理解文本内容。
其二,交互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为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及群问阅读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必须有机融合,缺一不可。这样一来教师对教师的要求难免会提高,教师们除了精心备好课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其三,探究性。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围绕涉及议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尽可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点和意见,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基础。
二
议题和文本的选择
“议题”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的议题,该主题应贯穿于多篇古诗词之中。
1.议题的选择
由于古诗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抽象,因此要求教师对议题作为解释并对选定的古诗内涵加以诠释。
(1)以诗词的题材进行分类。例如:以送别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词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以爱国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有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王昌龄的《出塞》等;以描述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有王之涣的《登鹤雀楼》、李白的《长歌行》等;
(2)以诗词的意境进行分类。例如:以田园生活为主议题,包括的古诗词有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诗词等等;以军旅生活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词有王昌龄的《塞下曲》、《出塞》,王瀚的《凉州词》等等;
(3)以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类。例如:以“月”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词有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以“山水”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词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绝句》,杜牧的《江南春》等。
当然,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当中的议题选择绝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以诗人为议题进行划分、以季节为议题进行划分、以同一地点为议题进行划分等等。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依据教材所涉及古诗的相关内容有侧重地呈现议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奠定一定的文本基础。
2.如何选择文本
“议题”和“文本”的选择可谓是群文阅读的灵魂所在。一堂成功的群文阅读课,这两者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老师们除了明确主题之外,还要在确立议题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文本。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应充分注重对“群”的理解,即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文本进行聚集,在确定议题的基础上,围绕同一议题进行古诗词的搜集和整理,以便为群文阅读提供必要的素材,使阅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即为古诗词的选择,教师切不可盲目选择。在选择文本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文本选择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所出现的一种新的、更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它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是以教材为载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的学习中,重在把握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此时,可考虑选择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进行群文教学。
其次,被选定古诗词之间在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选定文本时,一定要深挖教材,在事先敲定的议题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选择文本,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寻找各个文本之间的联系点。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梅花》一诗时,如果以“梅花”为议题,可以选择王冕的《墨梅》、卢钺的《雪梅》系列古诗。如果以冬季景色为议题的话可选柳宗元的《江雪》。
第三,文本选择应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切合。小学生可根据其年龄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教师们在选择文本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文本,小学低年级学段一般建议选定浅显易懂的内容;高年级学段学生可选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词。如果以古诗词当中的“莲”为议题的话,低年级学段的孩子课考虑选择杨万里的《小池》、南北朝民歌《西洲曲》。中高年级学段的孩子课考虑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轼的《赠刘景文》、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等。
三
巧妙设计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是教师为完成预期的阅读教学任务,在已选定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在当今文化自觉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和理解,课堂上呈现的大篇幅古诗词的均是由语文教师精心筛选而来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组织情况向学生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古诗词,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悟出古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而言,引导问题的设计需注重两点:
其一,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而设计出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更加切合的引导性问题。
其二,引导问题的设计应该从整体出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开发等差异性较大,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从整体出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例如,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可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总之,在问题的设计上既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务必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起到层层递进课堂的教学效果。
当然,一场成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课,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定议题、选文本、设问题的过程,他们充其量只是整个教学环节当中的前期准备过程。要想课堂效果好、效率高,周密、详实、合理的教学流程必不可少。
1.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可以拉近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2.问题设计言简意赅、环环相扣,让学生接受知识有层次感。
3.适时、合理、恰当的课堂评价是良好课堂的调味剂。
4.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愉悦。
5.教学活动中教师课适当地联系实际生活,旁征博引,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6.当然,科学、规范、有条理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总之,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务必要在对群文阅读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吃透教材、熟悉文本,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情感),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建立自己学习语文古诗词的体系,以期使学生达到知识的储备和情感的升华,力争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林秀艳.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年第04期
[2]朱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2017
[3]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
[4]曾红萍.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考试周刊》2016
[5]余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祖国》2017
[6]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学周刊旬刊2014
[7]谢玉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篇3】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一、课题背景
(一)研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
教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五大终身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身的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必然使命。而终身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求知、做事、共处、生存、改变都是在语言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研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研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0xx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因此,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语文学科改革进行到深水区后必然的选择。
(四)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预评价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20xx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共含18个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要素在教育中如何落位,需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者进行思考和研究。我校有印刷学院支撑,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多年来阅读工程建设,又具备开展各项语文主题活动的软硬件要求。新的任务需要采用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来完成,而“教学评价则是现代教学的决策手段”,研究、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标准是我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心理学中能力模型可以看作是素养研究的前身。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几乎把学生的所有素养都包括在内;有的走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一些关键的、高层级的素养。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语文是母语学科,语文教育不仅教语言文字与逻辑,还传递价值观与信仰,关乎每个学生的认知与审美、人格与心灵。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母语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背景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云数据、自媒体等新兴技术与形式,使得智能创造的价值更加突显,海量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阅读写作的宝贵素材,且快速度、大容量、多品种的读写用具,也使人们的读写方式发生诸多变化:出现了诸如碎片化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数据图表阅读等阅读形式;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电子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更便捷、也更自由的表达交流平台,自然也对人们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关键性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评价的指标与检测标准,把核心素养指标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机制之中。
【篇4】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要】农村薄弱学校,高考数学成绩令人担忧,都给薄弱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研究课标,高考,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尊重、理解学生,实现蜕变。
【关键词】规律;有效性;选择;学生需求;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044-0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题目、题型、难度、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而各大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又有各自的解答规律。目前的高考60%以上基础题,20%左右是中等题,最多只有20%是难题,所以只要找到重点,精选考点,大胆取舍,整合出适合学生实情的教学内容。
1考试目标
学困生做好选择题1—9题、填空题做好13、14题、解答题做好17、18题,19题以后只做第一问。中等生做好选择题1—10题、填空题做好13、14、15题、解答题做好17、18、19题,20题以后只做第一问。尖子生做好选择题、填空题,并且速度快,解答题做好17、18、19、20题,21题以后只做第一问。
2复习方法
①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②将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③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3复习策略
(1)模拟高考制卷探寻高考出题规律,找到必考点、常考点、轮考点、出题思维、出题要求。
(2)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改编、整合,选择出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和兴趣的提高。如对学生来说复数是相对比较好理解和掌握的,复数知识又跟向量知识是相近的,两者之间可以合为一个知识来教学。
(3)专题复习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如立体几何问题的数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题海战术,例题不该太多,加强认识平行、垂直、二面角問题间联系与区别,在备课过程中做到问题本质的融合,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变化与本质,并加强专题训练。
(4)把握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抓主干知识,理清框架。建立起数学的树形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把高中所有的数学基本知识入心入脑,作为基本素养,在知识运用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
(5)逐个突破考点,强化训练,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设计题目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通过不断的周期性循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架构。如已知集合
A={-2,-1,0,1,2},B={x|(x-1)(x+2)<0},则A∩B=()
A.{-1,0}B.{0,1}C.{-1,0,1}D.{0,1,2}
这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题型,一般只考到集合的基本运算(交、并、补)在各自集合里较难运算,也仅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尤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作为重点学习,并在课后把他相应的变式题型作为习题形式加强训练,如此一来,轻而易举的拿下相应的题目和分数。
(6)“周练”考试验收,期间随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增加局部弥补性的测验。检验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采取额外不同的修补技术。
(7)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探索方法,培养能力的
过程。充分利用比较法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区别与联系。如三角函数的公式表现形式有12个,但实际只有一个,如果能举一反三,那将事倍功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完全可以用图形的形式来记忆和运用。
(8)考试时一些特殊方法,如特殊值法、排除法、猜想甚至测量法都可以用上,在复习中注意使用和体会。如函数图像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尤其是出在选择题,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特殊值法和排除法的训练。
总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选择,特别是教师,如何选择基于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能力基础之上的知识,训练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作者简介】
许智辉(1979~)男,汉,福建永春人,学历:本科,职称:二级,研究方向:农村薄弱学校高考复习策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