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有朋字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国学征文一:从儿时到现在
时光荏苒,记忆在风中飘落,为我们唱着过去的点滴。那些琐碎的记忆在脑海中定格成了一个个片段,一段段回放在脑海中。 那时,只有5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那时的我是懵懂的,完全不知其含义,朗朗书声中,渐渐把字句熟稔于心。 那时,已经7岁,上了小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仍然会读这几句。但和当初,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它的意思就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就很善良,性情也就有了差异。 那时,我又长大了,9岁了。背的还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又有了不同的见解,它的真正含义在于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趋势永远都是向善的。 现在,我们不再学《三字经》、《弟子规》了,我们“更上一层楼”,开始学习《论语》。听老师说,还要参加那个国学知识竞赛。一听见“竞赛”我就来劲。心shu,非把它做好不可! 从那天起,我们就天天早晨背《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室里,书声琅琅,没有一个人不拿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地背诵着。 《论语》是一本深奥的书。《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与孔子对话。在书里,我读懂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这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孔子为了学习,可以三个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只有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受世人敬仰了。他的好学是方方面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乐观……他的学习精神是超越常人思维的。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这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国学,从儿时到现在,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使我悟出了更多的人生真谛。
国学征文二:国学让我谦虚
真的十分感谢学校推出了“国学知识”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增添了许多我曾闻所未闻的国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导了我人生的意义和社会上的道德品质. 虽然在学校竞赛中我只考取了37分,这对于其他学校的同龄人考出的高分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我还是深有体会,毕竟,重要的不是表面上的高分,而是对于我们的个人文化素质的更深入内心的教化啊! 《论语》是我们考试范围条目的其中之一,这本好书的每一个段落,字里行间中都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人曾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岂是黄金所能衡量的?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子之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它的大致意思是:见到贤者应该想着和他看齐,见到不贤者,便应该想着对照自我反省。之中“贤者”指的就是强于自己的人,“不贤者”则相反。曾经我是那样自高自大,从不向贤者学习,只会在不贤者面前炫耀,那时的我脚步一直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发展,闻此之后,我觉得特别懊悔,只有向贤者思齐,并在不贤者面前自我反省才能一点一点进步哪! 我一定会不断学习下去的……
国学征文三:我参加国学比赛
最近xxx有个国学比赛,吴老师就给我们几个人发了三本书,分别是《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开始背的时候。觉得特别绕口,还不如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简单易懂,可是后来才知道古人那个年代就是这种思想,古人有古人的表达方式,只是这种方式有很多人不懂,甚至误会了古人的意思,我慢慢对这些所谓"绕口的话"产生了兴趣,以至于一个同学说背了有什么用,我还反驳他说怎么没用了?以后看看挺有好处的...... 第一次学校里进行了测验,有好多题目不会做,到后来时间也不够了,下面几乎全部都是乱做的,果然分数不理想,只考了三十二点五分,我当时觉得特别丢人,后来知道同学们也只考了三十多分,我心里舒坦多了,之后分析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对国学了解不深,也没有花多少精力去背,只要大家了解国学,你们会喜欢上它的。 愿大家能从家喻户晓的启蒙读本中,学习前人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