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如何去做慈善?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慈善就要高调公开,有人认为要保密。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对每月在食堂消费一定额度的学生实行资助补贴,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
作为贫困学生,是出于自尊心而并不希望公开高调地成为资助对象,南京这所大学的做法恰当地维护了贫困学生的个人尊严,在这一方面确实是给力的。
而此做法亦有弊端,这样的“隐形慈善”会让自私小人有逞可得,聚集一帮人用同一个饭卡,也可以把卡刷到一定额度,就可以成为被资助的“贫困学生”获得补贴款,比较直接打款太不公开透明了。
我的看法是,既要保护贫困学生的个人尊严,也要让资助公开透明。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的初衷是帮助贫困学生,除了只以饭堂消费为资助标准,学校可以公开向学生表明可递交资助申请,结合学生家庭资料、饭堂消费的标准来进行资助,就可以减少骗资助和暗箱操作的行为。为了维护个人尊严,学校可不公开学生资料档案,设信箱报交申请书写方案措施立,最大限度地保证慈善的公平公正。
除此以外,这样的慈善风气应大气弘扬,向社会发出号召,共同做慈善事业,正能量是靠人人传播的,如果只局限于悄悄做慈善,就难以形成一个正气的社会风尚。
而这所有做法都必须以保护贫困学生个人尊严隐私为前提,将慈善行为发扬光大,引起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做慈善,本就是一件积极的事,就应当全社会共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有利于形成一个积极、和谐、友爱的社会风气。但注意的的是不可过于高调,成为了某些人作秀的途径。
全社会人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献出力量互相监督,让做慈善这件事能够发挥它本身巨大的作用!
隐形慈善高二作文2最近,听闻这一则消息:南京理工大学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作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打进饭卡。诚然,学校的初衷是值得我们点赞的,但这张未经调查便直接打钱的“隐形慈善”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南京理工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为在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悄悄供给补贴,但另一方面,学校认为的“贫困生”是否真正贫困,我们无从所知。那么,是否应经过仔细调查,而不是单凭月消费和在校食堂用餐数来判断呢?或许,“贫困生”真的需要的是“隐形慈善”吗?这种“隐形慈善”对在校的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而且,这种慈善也许会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
“隐形慈善”在社会上也时有发生:邻居悄悄帮助邻里老人,慈善机构悄悄帮助只身老人和孤儿……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于学校中,大学生普遍成年,有赚钱养活自己,帮助家庭的能力,就应当以劳动换取报酬。这并不是意味着学校“隐形慈善”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应当的采取更能使人信服的方式——“天平慈善”。
“天平慈善”意味着告别不平等,采取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去进行善意帮助,学校可以经过更精准的调查和研究,去获取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着手去帮助更多贫困生,同时也维护了他们的尊严,避免了直接进行补贴的伤害和不公平慈善。
在进行慈善的过程中,“暗箱操作”、员工“中跑私囊”等不公平的行为应给予学校的重视。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利益,而且伤害到贫困生的利益和个人尊严,给当今倡导真正精准扶贫的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
“天平慈善”的公平、公正的慈善方式,比那种悄悄干的“隐形慈善”更容易使人接受,更能促进国家精准扶贫的策略和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国家的形成。
往天平两端放同等重量的东西,使天平平衡,这种“天平慈善”,正是如今社会的需要,“隐形慈善”不如“天平慈善”。
隐形慈善高二作文3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