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曾经在感情里背叛过自己的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出自我,让自己过得开心,充实,洒脱,本站小编整理了“面对背叛应该怎么才好”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你是否也曾遭受过它的伤害?
背叛!是自我勇敢开创的坦途,还是施加给对方的重创,
你是否曾因它而背上深深的自责?
背叛——其埋藏在心底的根源何在?
背叛——为何在男人女人心中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
当没完没了的“背叛”过后,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所谓“背叛”这回事吗?
遭遇背叛——“受害者”的身份认同
三年,不算很短吧?三年,其实蛮长的……
是转瞬间还是一天天地拖过,对于这三年,我一下失去了正常的时间观念。好像“昨天”我们才相识、相爱,而甜蜜却又早在“前天”便已经做了了解。我只得将这个“三年”封存进一颗记忆的胶囊,然后告诉自己,它并不存在。只是,我不知道像这样的胶囊,别人会不会也有过……
上个月,他很自然地向我提出了分手,正因为自然,所以竟会感到如此的突然,却又一下子不可能回过神来。我没想过,因为与另一个女人草草地坠入爱河,致使他毅然就此背叛——这样俗套的情节会发生在我,或者说我的爱情身上。
我完了——因为我至少应该愤怒,甚至怒不可遏才对,我应该想到或是真的去报复他和她才对,不过现在,除了在不知不觉中顺着脸颊落下的泪水,我似乎连自己的呼吸都听不到了……
我想对自己说,爱情中不存在背叛,而且他还主动向你坦言……他也没有背叛爱情,只是违背了当初的爱情誓言……
“受害者”心态解析
解读专家:xx,女,四叶草心理咨询专家。接受近三年的专业精神分析训练,熟练于释梦、精神分析、意象对话及音乐治疗等咨询方法。在女性情感、婚姻家庭问题的咨询方面具有颇为深刻的感悟与实践经验。
心探索:在人遭遇背叛时,一般会有怎样的情绪上的内在体验?
xx:遭遇背叛,情绪可能会比较复杂,因人而异。但一般会出现伤心、愤怒、痛哭流涕等比较激烈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的表现其实就是一种很直接的应对方式。内心中由于被背叛积聚起来的消极情绪通过爆发而发泄出来,其实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自我封闭式的毫无外在情绪表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由于事件对当事人冲击过大,造成当事人采取一种自我封闭各种感受的保护措施。看似表面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反应,其实内心积蓄的痛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在翻江倒海的折腾。这种应对方式是十分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其负面情绪诱导出来才能有利于其抚平创伤回归正常生活。
心探索:除了适当地宣泄掉积聚的情绪之外,我们在心理上还可以有哪些解决的方式或办法呢?
xx:我们说,既然是想要通过心理层面的某些方式或方法解决“背叛”所带来的伤害,那么,我们首先就确定了出发点——自己。不管那个外在的背叛了我们的人是谁,与你自己相比,他(她)都不重要了。
心探索: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背叛的根源?
xx: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那个背叛你的“人”。因为说到底,感情层面的背叛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认同,因为你认同了“受害者”的角色,所以才会因此而受伤。你在现实中所得到的,恰恰是你内心所需要的。认同“受害者”的角色,其背后一般都有着比较深层的心理原因。虽然会带来伤害和痛苦,但一定是有着内在的需求作为推动力的。
心探索:可以为我们举一个您在心理咨询中实际遇到的例子吗?
xx:举一个例子,在咨询中曾经遇到一个女孩儿,她接二连三地遭遇情感背叛,似乎是命运之神在有意刁难她。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我们发现,原来她的父母在她5岁那年离了婚,她由母亲带大,生活一度很艰难,每逢这时,母亲便会以责备的口吻向女儿发牢骚“如果你能听话一点呢,咱们也不至于……”
就这样,长大以后,女孩儿一直在情感方面“赎罪”,在她看来,正是因为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的情感破裂,而自己也应该受到情感的惩罚。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碰到具体问题,还要有具体的深入发现和解决才行。
心探索:那一般情况下,我们如何发现心中的那个“受害者”呢?
xx:在这儿,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好,然后在心里想着一件你曾经经历过的“背叛”,回顾一下你当时内在的感受,然后戴着这种感受,想象你的面前出现了一面镜子,耐心地等上一等,看看你会在镜子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形象……
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她)有名字吗?多大年纪?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这个人正在干什么?你问一问他(她)……
这可能就是你对“背叛”最初的一种心理认同,他(她)的样子、故事,就是你的心对背叛最初的理解。带着这种感觉,把你看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和他(她)说说话,陪一陪他(她)……
背负罪责——对“叛徒”身份的认同
我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即使那会让我成为一个“罪人”……
我们相恋一年,结婚两年,就在婚后的第二年,我成了婚姻的“变节者”。和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刚好相反,她是经常外派的研究人员,而我是“soho”一族。我认为我的工作很有意思,因为可以认识形形色色好玩而且有思想、有创意的人。或许,我们之间的距离和我的工作本身促成了我的“背叛”吧……
申明一下,我决没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而且即便我选择背叛,但在心里我依然还爱着她,而且在那种爱里,有太多的依赖和眷恋。
我和很多人说过我的想法,他们有的觉得我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有的好朋友甚至认为我是彻底地疯了,简直不可理喻……
但是,我还是要说,内疚也好,罪责也罢,我的内心在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这“背叛”竟是命中注定了的……
解读“叛徒”的心声
心探索:实施背叛的一方,其内心是处在一种怎样的感觉或者心理状态?
xx:实施背叛者的情绪体验也千差万别,由于实施背叛者是主动方,因此在实施背叛前当事人肯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挣扎和内心斗争最终作出的决定。有的人会觉得内疚和痛苦,同时,更多的可能会感到“可算是摆脱了,大松一口气”。
虽然实施背叛者由于是主动行为方,背叛本身带来的阴影不会太重,但不管对于“受害”一方的伤害和打击有多大,背叛者的“良心”所带来的内疚、痛苦和罪责感依然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认同。因而,同样需要在恰当的时机释放出来。
心探索: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缓解或者消除“良心”带来的罪责感呢?
xx:首先来说,有“良心”总不是坏事。会产生内疚的人一般都是能够考虑或顾及到他人感受的人,这一点是需要予以肯定的。而且,对“背叛者”的身份认同,虽然不如受害者的受伤心态强烈,但缓解甚至是消除这种自责、内疚的心态需要很长的时间。
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创始人海灵格提供给了“背叛者”们一个非常有效的平息“良心”的方法——真诚地向“受害”一方道歉。“背叛者”能做的,就是真诚地道歉并且给予补偿。不管在对方眼中你是不是构成了背叛,如果在内心中你感到了罪责,那么,你都要真诚地去表达你的歉意,并且以你认为合适的方式给予对方补偿。当然,对方有权不接受你的道歉和补偿,这一点无法强求,而且必须面对。
心探索:现实中,有的人经常会在恋爱、情感方面出现失败,好像他(她)总是在“背叛”自己的感情似的。
xx:对于情感的背叛来说,其实谁也不愿经历过多的挫败。我想这一点不管是受害的一方,还是主动背叛的一方,大家都是一样的。而如果有人总是处在背叛者的位置,而同时内心中感到深深的痛苦,那么深入其心灵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和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海灵格对此就有着非常经典的论断“男人只有真正结束了对母亲的依赖,同时女人告别了和父亲之间的眷恋,他们之间才会有真正的爱情。”
心探索:和自己的异性父母之间的“纠结”?您能具体来谈谈吗?
xx:总是处在背叛者的一方,可能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现和自己心中对异性父母的认同十分相像的地方,并为此而着迷。但很快,他(她)便会发现,无论是谁,都没办法完全与自己内在的需求相吻合,于是无休止的背叛便开始了。
还有一种可能,背叛者有一种想要真正与异性父母在情感上“分离”的内在驱力。而因为他(她)并不了解,力道永远用不在点上,于是总是在背叛中体验着这种情感上的超越和独立,却又每次都陷入同样的模式。
由此,主动背叛的一方,除了主动承担罪责,向受害者真诚的道歉,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积极地追溯自己内心中的问题。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不再给别人带来伤害,让自己背上更多的罪责感,背叛者需要自我反省和深入地分析,必要时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寻找“背叛”认同的根源
怀疑、猜忌、憎恨、误解、谩骂、诋毁,就在我们饱受“背叛”伤害的同时,也在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土壤滋生了这棵心灵的枯木? 那个在我们的心中种下“背叛”的人,究竟是“谁”?
精神分析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一个人的成长及人际交往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孩提时代的亲密关系模式是人在一生中所要融入的各种关系的原型。由此来看,对“背叛”的认识,一定也源自童年亲密关系的创伤。
极端一些,有的孩子从小便遭到抛弃,或是由于各种原因被送去亲戚家寄养,这都足以在内心中形成对背叛的深度印刻,并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甚至成为人生的一种挑战。
而即便是童年得到足够关注和疼爱的孩子,其实也免不了“背叛”的偷袭。“如果你听话一点儿,明天会给你买玩具的”谁都知道,家长惯用的这不经意的许诺很少会被认真地兑现。还有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时,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哭闹,一般都会安慰说“你乖乖的,妈妈一会儿就会回来接你”,而实际上,这种期盼可能要在不信任中忍受一整天漫长的等待。
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相信每个人都肯定能想起不少这种被父母、亲人“背叛”的经历,而这竟然就是人类世世代代“背叛”的根源所在。所以孔子才会说“人不可轻言许诺,尤其是对孩子”。
而且,这种对“背叛”的认同,并非只是单向的。我们刚刚列举出的那些有关背叛的记忆,其实都是以场景、情境的方式被存储在内心中的。这时,就好比是在看一出戏剧,我们很可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便认同了其中的不同角色——“受害者”或者是“施害者”,因此同样的背叛经历,能够催生出了不同的与此相关的人生轨迹。
由于我们所有人都曾受过“背叛”的伤害,因此我们在害怕遭遇背叛的同时,对于当“叛徒”,才会有那么深的罪恶感。因为此时此刻,从你的内心深层油然升起了一种充满痛苦的恐惧体验——站在你面前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在童年时受到背叛伤害的自己。
“认同”不等于“就是”
传说中,上帝在创世之后,他最信赖的伙伴——天使长“路西法”背叛了天庭,自甘堕落,成为了地狱的主人——魔鬼撒旦。
永生永世,路西法都在咒骂天堂,因为在他看来,上帝背叛了他们之间的诺言,没有应允给他世界之王的权利——他是“背叛”的受害者!
每时每刻,路西法都不愿走出背叛的地狱,因为他觉得自己无言以对,说到底是他背叛了天堂的信任——他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叛徒”!
其实,上帝从没有怪罪魔鬼撒旦——路西法不是“受害者”,他会得到世界之王的宝座,只要他不在怨恨中继续停留;路西法也不是“叛徒”,天堂的大门随时向他开启,前提是他愿意走出“背叛”的地狱……
“认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好的、坏的,内在的感受、性格、气质,外貌、生活方式……认同代表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赞许或是无奈的被动接受和应允。通过认同,我们发现和塑造“我是”,然而,认同却无论如何也不等于“就是”,因为那无异于扼杀了人的自由意志,限制了自我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谁都有可能通过“认同”进入到一种内在的状态,但那只是路上的风景和天气而已,并不是路本身——“认同”是有机会改变的,而“我是”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的……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