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构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构成学的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理论,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构成学要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构成学,园林景观,构成元素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使构成学逐渐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并涉及到诸多领域。园林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创造美的境遇和便捷的使用空间是人们对景观环境的不断追求。通过对实例园林景观的分析,探究构成学的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理论和造型元素在营造园林景观环境的运用。
1构成学理论
1.1构成的起源和发展
“构”有组成、组合之意;“成”有形成、完成之意,“构成”是指事物的组成、结合与组合[1]。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即构造、解构、重构之意,即构成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通过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提取造型的形态要素[2]。构成艺术最早在19世纪20年代由荷兰艺术家提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产生了不同的转变,构成艺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经俄国“先锋派”运动和荷兰“风格派”运动,最终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张以抽象形式来表现审美。20世纪30年代,构成艺术思想在日本盛行并有了创新,直到80年代,构成艺术才传到中国,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1.2构成学的理论
构成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设计学科,主要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简称为“三大构成”。构成注重的是“形”和“造型”,“形”有二维和三维之分,即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造型即形的产生过程[3]。它以人的视知觉为出发点(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从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元素入手,按照一定的艺术原则,形成不同的图案,并强调构成的抽象性。
1.2.1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是指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在二维平面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和美学原理,组合成具有结构严谨的平面形式。平面构成是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础,是最基本的造型艺术。平面构成可以通过重复、近似、渐变、对比、发射、分割、空间、肌理等构成手法,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视觉形象的平面图案。
1.2.2色彩构成理论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色彩认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反应。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不可分割,运用色彩在数量、空间和质地上的变化,进行组合,创造新的色彩效果。
1.2.3立体构成理论
立体构成即在三维空间中,以一定的材料和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为造型基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进行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立体构成旨在研究立体空间里的造型规律,对实际空间和形体的研究。
2园林景观设计
2.1景观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来源于德文,是指“一片土地”,即土地的一部分,意指“风景”“景色”或“景致”。地理学家把景观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艺术家把景观定义为风景;建筑师将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将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俞孔坚综合了传统、地理学、生态学和文化等因素,将景观定位为:“景观是土地及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建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生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园林景观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道路,营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现在园林景观不仅涵盖了之前的内容,同时又引入一些新的内容,如大地艺术,主要指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如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主要是构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3构成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平面构成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1点元素的应用
几何学认为点只是位置,没有长度、宽度和形象,仅存在于线的两端、线的交叉处和线的曲折处等,点是静止的。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的基础元素,以圆形、正方形、多边形来表示。在园林景观中,点以“景点”的形式存在,并无大小,可以是一块场地,如中心广场和入口节点,节点一般都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重心,造型丰富;也可以是山石(见图1)、水体、植物、雕塑、喷泉(见图2)、建筑小品等(见图3);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景观,也可以是大量点的集合。大量的点连续排列,可给人线化的视觉感。
3.1.2线元素的应用
几何学认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线,线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线可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直线有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曲线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在园林景观中,线可以是笔直、曲折的道路(见图5);不规则的水体边界和外形轮廓(见图6);景观要素上的图案线条。
3.1.3面的应用
面是点和线的运动轨迹或者集合,是承载物质的基地。面的形态有几何形(圆形、三角形、曲线面)和自由形(概括形、偶然形、分散的形、清晰的形等)。在园林景观中,面有底面、立面和顶面。底面即承托面,如草坪、铺装场地和水体等,起到承载人们活动的基础。图案变化丰富的铺装广场(见图7)、静态的大水面。立面即视觉面,如绿篱、跌水、景墙、密植植物等,形成具有遮蔽、围护、加强景深的作用(见图9)。顶面在园林景观中多用高大的植物和棚架形成(见图10)。
3.2色彩构成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即色彩相互作用,在园林景观中用色彩体现景观效果,并能够强调和烘托环境气氛。园林景观中的色彩有自然色彩,如天空、大地、植物、水体等;还有人为色彩,如铺装材质和雕塑小品等。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色彩较为丰富,绿色创造静谧的气氛(见图11),丰富色块拼接的菊花增添节日的气氛(见图12),鲜艳色彩的雕塑小品(和铺装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3.3立体构成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从几何概念上讲,一个面沿着非自身方向延伸就变成体,体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量度。体一般给人坚实感、安定感和稳重感。体的长宽高变化,颜色、肌理等变化,也会给人创造不同的心理感受。体有实体和虚体两种类型,实体以体量代替空间,强调物质形态;虚体由其他要素包容或围合而成的空间,强调心理体验,对空间的把握和塑造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园林景观空间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按位置可分为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按空间态势可分为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园林空间中常用的限定手法有:围合、设立、覆盖、凸起、挖掘、托起和变化质地七种,可通过多次限定形成丰富变化的园林景观空间。园林空间为人们活动和游憩休闲提供场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引入构成艺术的设计元素,将具有实用性的园林景观融入更多的美学和艺术因素,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但同时不能忽视园林景观设计本身的特殊性,园林景观要与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场所景观。
参考文献:
[1]庞蕾.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2]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3]朱翔.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