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芹,今天忙的这么晚了,不去消毒、量体温了,椴树沟那羊肠小道,越往沟顶越难走,怪吓人啊。”婆婆心疼地劝说道。万秀芹谢绝了婆婆的好意,毅然背上了药箱,贫困户的心时时牵挂着她呀。
万秀芹,xxx军马河镇椴树村的一名普通的女村医。1997年,山沟沟飞出金凤凰,她是村里唯一一名医学毕业的农村娃,着实在乡村引起了轰动。万秀芹毕业后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毅然回到家乡。这个决定,让一些亲朋好友感到失望和不解,但了却她一桩藏在内心深处的心愿。
椴树村离集镇远,出行不便,贫困群众看病难,在她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烙痕,也是她上医学的初衷。为父老乡亲服务,是她人生的梦想。一晃20年过去了,当年头发乌黑发亮、风华正茂的万秀芹,如今额头上也增添了一丝丝白发。尽管岁月蹉跎,但带来了行医经验的积累,她医术越来越受当地群众的认可,成了村民们健康的主心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突然爆发,万秀芹关闭了卫生室,主动请缨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从腊月三十开始一直肩负着该村卡口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和返乡人员及贫困户消毒、量体温、登门看病工作。每天,她认真地登记外出来往人员的信息,返乡人员每天的两次体温测量、室内消毒,贫困户量血压测血糖,健康扶贫样样不少,每项工作有条不紊,整个人连轴转。
寂静的山村小道,万秀芹戴着口罩,柔弱的双肩挎着医药箱,手里拎着消毒液,显得格外耀眼。疫情防控,全村31 户贫困户安危和健康,她一点儿也不敢大意,抽时间每天到贫困户家中,看病时不忘扶贫宣传和健康扶贫。她刚进贫困户杨大爷门,发现杨大爷闷头抽烟,一脸不高兴劲儿。她经了解,杨大爷去年刚脱贫,光景刚好,碰上疫情,咋过呀。万秀芹把党的扶贫政策一股脑讲给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说得大爷放心的笑了。“全镇各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都是吃住在村、帮扶在村,落实责任在村。”该镇镇长赵丹说,“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给大家吃上一颗定心丸。”
她下户消毒看病,得知贫困户刘新旺因疫情,种代料的木屑,一直没着落,近几天眉头紧皱,一脸忧心重重的样子。她就开导刘新旺,别着急,你的事儿,我已报上去了,村镇正在想办法,不耽误脱贫致富。疫情缓解,一车木屑出现他眼前,刘新旺高兴地说:“疫情不可怕,有大家帮助,俺今年脱贫仍有希望啦!”
疫情来,她穿着白大褂奔走于乡村角落,战斗在疫情的最前沿,时刻不忘扶贫情结,默默为全村贫困群众生命和健康护航,释放了白衣天使的纯洁。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生医务人员感人事迹材料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蓟州区侯家营镇老宋庄村村医何仲丽,一直坚守在乡村疫情防控一线,被乡亲们称为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从医30年 每天早出晚归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老宋庄村采访时,何仲丽正背着药箱去居家隔离观察的村民冯田明家测体温。今年63岁的何仲丽,从医30年来,一直为老宋庄村以及附近的娘娘庙村、打渔庄村的村民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发挥乡村医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每天早出晚归,穿行在村里的街道里巷、农舍院落,对返乡人员开展摸排调查、体温监测,呼吸道症状筛查,宣传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每到一户,她都关切询问村民身体情况,认真解答村民们的问题。
“老高寨村那边鸡打鸣,这边听得都很清楚。”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强告诉记者,老宋庄是个大村,全村638户,户籍人口2631人,防控压力大。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何仲丽按照镇卫生院的安排,每天两次为居家隔离观察的外省返蓟人员测量体温。2月中旬,何仲丽同村干部一起,按照“看得见人,听得见声”的要求,再一次对村里1月19日到25日去过xxx百货大楼以及1月25日以后有宝坻旅居史的重点人员进行详细排查。
顶风冒雪 带伤坚持工作
本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何仲丽也和年轻人一样,顶风冒雪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2月17日傍晚,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得知有几户村民刚从外省返回的消息后,她立即动身赶往返乡村民家中。由于雪天路面湿滑,她不慎摔倒。几个月前,她的右腿膝盖刚做过半月板手术,这一摔,疼得她差点晕过去。同行的村干部连忙扶起她,见她脸色苍白,劝她到医院检查,可她却说:“我没事,要是去医院了,这活儿就完不成了。”村干部于是向附近村民借来一辆农用三轮车,让她坐上去,推着她继续挨家挨户摸排……等工作结束回到家中已是深夜。
何仲丽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她的女儿。看着母亲每天一瘸一拐地挨家挨户走访摸排,在别山镇翠屏山卫生院工作的小女儿郝更雄,每到周末下班也赶回村,搀扶着母亲在村里走访摸排。最多的一天,母女俩走访了30余户村民,给100多人测了体温。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生医务人员感人事迹材料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卫生员”,又是“家庭医生”,既是“防控知识宣传员”,又是“卫生监督协管员”,他们就是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乡医。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在战“疫”一线,履职尽责,担当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门人”。他们参加沙子口街道辖区的企业复工复产指导,自企业复工复产以来,指导大小企业600余家。
43岁的宋利娟,是于哥庄社区卫生室的负责人,主治医师,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她主动请缨参加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她说:“我是乡医,我也是卫生监督协管员,对片区的情况我最熟悉。”从2月17日到现在,她走遍了片区大大小小的企业、九小场所300多家,平均一天就要指导10多家。由于上厕所不方便,一天下来她都不敢喝水。在指导组里,她的指导时间最长,指导内容也最多,从佩戴口罩、手套到环境消毒,从体温监测到健康教育,她每个环节都要问一遍,说一遍,强调一遍。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她和每个社区的网格员都加了微信,随时指导和答复各种问题。
身为片长和卫生室的负责人,既要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又不能把卫生室的工作给落下,这就意味着她要抓住和利用好每一分钟的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干就是一个对时。三岁的孩子也扔给了在家上网课的哥哥。“身为一个医生,我一直很敬佩也很羡慕到武汉一线参加战“疫”工作的医务人员,我想多为战“疫”做一点事,多为战“疫”出一份力,虽然累,但我觉得很充实。能够参加这场保卫战,我感到很自豪也很满足。”她如是说。
刘海波,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15年,疫情防控以来,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疫情之初,社区共排查出4名从湖北返乡人员,这4人成了刘海波春节最牵挂的人。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刘海波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穿梭于村中。当发现有一人咳嗽时,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刘海波多次往返患者家中,量体温、看症状。事后,大家都问他:“你不害怕么?”他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
在返乡人员排查中,刘海波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他,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他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我得让咱社区居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关注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牢固的防控基础,让他在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时非常顺利。有的单位他已经指导了两三次,“刘专家”也成了他的代名词,有了问题第一个向他请教。有人问刘海波,这么坚守图个啥?他说:“身前是疫情,身后是乡亲,这个关键时刻虽然艰苦但我不能转身!
李彩莎,大河东社区卫生室负责人,开具辖区内第一张居民隔离通知书的乡村医生,接过父亲的“医”钵,一干就是25年,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自疫情爆发以来,她积极学习上级下发的防疫知识,再把学到的最新防控常识第一时间宣传给社区居民,一遍一遍的嘱咐大家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疫情防控排查期间,李彩莎总是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宣传排查,严格按要求对外来人员进行1天2次的体温检测,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登记上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是她的工作宗旨。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她总是打趣说“我虽然只是一名乡医,但在这场防疫战中,我们也是战士!”
在这次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中,她独挡一面,用扎实的专业基础,用心指导每一家单位。她用通俗的语言将专业知识打印成文字材料,让企业参照学习。微信群里除里签约病人,就是这些单位的负责人。
在指导组里,年龄最大的就是李金声了,他是卫生室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临近退休的他,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没休过一天,每天的工作在日记本里记得满满当当。他带着70位乡医奔赴在战“疫”一线,大年初一一体化卫生室全部开诊,他一家一家跑,指导预检分诊点设置和工作规范;非一体化卫生室开诊验收,他又一家一家培训检查,直到全部过关;为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他带头参加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当同事看到他的胳膊疼的抬不起来让他休息时,干过多年老防疫的他,感慨地说:“非典、甲流我都坚持在战“疫”一线,这次疫情这么厉害,我有经验,更要带头参加战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