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董已经连续3个假期没回家了。“我不愿见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台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脸见他们。我觉得,这3年来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想学习,可没有动力了,有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小董一脸伤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倾诉,我认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像小董一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难”。据报道,去年3月,xxx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无独有偶,日前举行的第二届xxx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也传出消息,“当代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有63%的高中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与父母说的只占21.9%。看来,大学生难与父母沟通,是在高中就“打下了基础”。
有人认为,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q吧)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但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大学生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的孙同学,父母双双下岗,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每次打电话来,就是问问学习好不好,学费够不够。“我也知道,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我心里的感受,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多了,岂不是又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渐渐地,就感觉心里和父母隔着一层。”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家住长春的李女士就对记者说,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请了保姆。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给孩子的已经比同年龄孩子得到的多很多,但她却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慢慢升级,她觉得很不理解,想改变,但力不从心。
大学生不愿与父母交流,也有自身的原因。长春大学大二的刘同学对记者说:“大学里事情很多,我却找不到生活的目标,非常郁闷,没心情和父母交谈。”学法律的小张也眉头紧锁:“上了大学,开始参加了很多社团,后来逐渐放弃了,再后来,就忙着应付各
种各样的过级、考试,很少和家里人交心。一是自己话本来就少,顶多哼哈两句,再者,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情况,那样反而让他们操心。”“应该说,在15岁到22岁左右的青春期,与父母产生距离,对他们表现出冷淡,这是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表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并且发现自己。”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淑琴老师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还应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验交流的快乐。
大学生沟通成功的案例一位教授精心准备一个重要会议上的演讲,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全家都为教授的这一次露脸而激动,为此,老婆专门为他选购了一身西装。晚饭时,老婆问西装合身不,教授说上身很好,裤腿长了那么两公分,倒是能穿,影响不大。
晚上教授早早就睡了。老妈却睡不着,琢磨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能行,反正人老了也没瞌睡,就翻身下床,把西装的裤腿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安心的入睡了。早上五点半,老婆睡醒了,因为家有大事,所以起来比往常早些,想起老公西裤的事,心想时间还来得及,便拿来西裤又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惬意的去做早餐了。一会,女儿也早早起床了,看妈?的早餐还没有做好,就想起爸爸西裤的事情,寻思自己也能为爸爸做点事情了,便拿来西裤,再剪短两公分,缝好烫平......这个裤子还能不能穿?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因为沟通不到位,付出了三倍的劳动得到的结果却是废了一条裤子。究其原因,首先教授没有明确目标和分工——裤子要不要剪短,由谁来剪断,其次老妈、老婆、女儿在行动之前没有征询家庭(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所以造成吃力不讨好的结局,所以我经常讲:沟而不通,费时误工。
大学生沟通成功的案例案例简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贻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满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大学生沟通成功的案例】相关文章:
1、党建创新工作案例精选
2、违反三个规定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3、党建创新工作案例多篇
4、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
5、学习保密及辅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6、党的创新理论实践案例
7、幼儿园德育案例一等奖例文
8、小学家校合作的案例
9、民警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警示录心得体会
10、党员20xx年精选违法违纪案例心得体会通用多篇
11、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反腐倡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12、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