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的文章多采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是本单元的文体特色,应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写景状物之美,并结合自我经历和见闻,理解文本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紫藤萝瀑布》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盛”之美写起,通过赏花、议花、悟花三个环节,逐层渐进地表达了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的思考与感悟。
文章写景紧扣一个“盛”字,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繁盛的美,也将回想与展望交织,通过两相对比,赞美了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将紫藤萝的外在“盛之美”与内在“生之美”兼容并举。同时,作者寓情于景,实现了人与花的悲欢相通,表现了自己情感的升华,对自我苦难的超越,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不幸的深刻感悟,并以“明月照积雪”的独特文笔,营造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基于以上文本分析,期望抓住一个“盛”字赏析紫藤萝的外在美,通过抓住一个“生”字明晰作者寄托于紫藤萝的“志”。因此,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并对应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两个评价任务。即通过品读写景语句,赏析紫藤萝的美;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明晰寄托于紫藤萝的“志”。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通过品读写景语句,赏析紫藤萝的美。
二、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明晰寄托于紫藤萝的“志”。
通过品读写景语句,赏析紫藤萝的美。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明晰寄托于紫藤萝的“志”。
一、诵读文本,圈画出描写“紫色”“藤萝花”“瀑布”三个关键词的语句,通过比较和品读相关描写语句,赏析紫藤萝的美。
评说句式:
从“紫色”“藤萝花”“瀑布”(三选一)的描写语句中,我读出紫藤萝的美。
二、紧扣主旨句,再读文本7-11段,圈画并品味体现作者情思感悟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明晰寄托于紫藤萝的“志”。
思考:人和花都遇到了哪些不幸?紫藤萝带给作者怎样的启发和思考?(多媒体出示)
一、能够富有情感地诵读文本,做到字音准确,能够注意语气的长短、轻重的变化。
二、能够自主感知文本,准确快速地圈点勾画出关键写景语句,能够通过比较赏析写景语句,准确概括紫藤萝的美。
三、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借助背景资料把握作者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思考归纳作者寄托于紫藤萝的“志”。
正所谓“春风有诗意,岁月暗生香”。次第开放的花儿为我们写下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画卷,而美丽的紫藤萝就是其中的一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先生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领略紫藤萝的美。
(多媒体出示题目、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了解,老师简要解读。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照片)
老师提问:如果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紫藤萝的特点,是哪一个字?——“盛”字
【学习活动一·评价任务一】
老师过渡:从题目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预设:从题目中提炼出“紫色”“藤萝花”“瀑布”三个关键要素。
评价任务一:诵读文本,圈画出描写“紫色”“藤萝花”“瀑布”三个关键词的语句,通过比较和品读相关描写语句,赏析紫藤萝的美。
评说句式:
从“紫色”“藤萝花”“瀑布”(三选一)的描写语句中,我读出紫藤萝的美。
描写出示“紫色”“藤萝花”“瀑布”三个关键词的描写语句,完成评价任务。
预设:
1.“紫色”——壮阔、梦幻、朦胧、高贵、优雅、浪漫。
通过品读描写“紫色”的语句,补充作者写花的文学资料,体会紫色的寓意。
补充资料1: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补充资料2:紫色的寓意,是高贵、优雅、庄重;有紫禁城、紫微星、紫气东来等体现。
2.“藤萝花”——生机盎然、旺盛、繁密、喜悦、活泼。
通过品读描写“藤萝花”语句,重点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入手,体会紫藤萝花的生机与活力。
3.“瀑布”——壮观、流动、灵动。
通过品读描写“瀑布”的语句,重点从用词入手,通过对动词的分析,理解“瀑布”这一喻体的动态感。
老师总结:
大家从“紫色”“藤萝花”“瀑布”三个关键词中,分别赏析出了繁盛、壮观、活泼、流动的美。大家也会发现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赞赏之情,而紫藤萝也抚慰着作者的心田,他们是心灵相通、情感相连的,可见写花亦是人,写人亦是花——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老师总结:
“托物言志”,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多媒体出示)
老师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作者寄托于“紫藤萝瀑布”怎样的“志”。
紫藤萝瀑布教案二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非常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面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xxxxxx,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按老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面,把老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后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而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接着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后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x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又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四、教学设想
本文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五、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