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国学启蒙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6(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2-23.
[4]祝皓.国学经典进课堂——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7):110-111.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