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曾对XX年北京大学51名高考状元进行心理测试,研究这些尖子学生成绩好的原因,发现考前和考场心态是学生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同样水平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由于心理状态不同,投入考试后的能力发挥的程度就不一样,成绩自然大相径庭。笔试如此,竞岗(聘)演讲也不例外。比较而言,竞岗(聘)演讲对人们心理素质的要求比笔试更高些。因此,参加竞岗(聘)演讲时,进行“考”前、“考”中的心理调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把握机遇心理。
应试者应充分认识参与“这一次”演讲的意义,把它当成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机遇,予以高度重视。哲人说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些人对于到来的机遇漫不经心,似急非急,甚至以为来日方长,机会无限,以这种心态对待“这一次”,那就很难有出色的表现。相反,人们一旦意识到此次机遇难得,懂得此次机遇对于自己成功的价值,就会特别珍惜“这一次”,并产生“志在必得”的雄心和决心。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人们很容易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并获得前所所未有的追求成功的动力,促使自己开动脑子,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精心准备,把自己的才智和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2)强烈自信心理。
为了提高自信心,我们应学会对客观形势进行恰当估计和分析,同时不断地进行正面的自我心理暗示,为自己创造心理优势。
一是正确认识和评估客观形势。要学会为自己进行心理减压:一方面,要防止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夸大客观形势的严峻性;另一方面要淡化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通过贬低竞争对手的方式,平抑自己的紧张心理。
二是要看重自己的优势。要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并把取胜的砝码更多地押在自己的实力上,要相信自己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等。这样想问题,就会在心理上获得更强烈的自信和必胜信念,为自己鼓劲加油。当然,这种自信决不是盲目的,它应是建立在确有某种实力和优势基础之上的。
三是要坚信竞岗(聘)的公正性。有些人过多听信不当说法,以为竞岗(聘)成功主要靠关系。如此怀疑竞岗(聘)的公正性,常常动摇自信心,十分有害。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人们可能把工夫下在拉关系上,把劲儿用错了地方,临战前不下真工夫,演讲时则终难免被淘汰。总之,怀疑竞岗(聘)公正性是最容易消磨自信心的,我们必须自觉纠正这种偏见。从实际情况看,在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拥有人才。采取竞岗(聘)方式就是为了从社会上人开选拔真正的有用人才,而且竞岗(聘)过程有很高的透明度,不少单位还对竞岗(聘)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和漏洞采取了很多限制性措施。因此,应试者没有理由怀疑竞岗(聘)的公正性,应坚信竞岗(聘)是凭本领过关,是卓越人才的绿色通道。
(3)对等应试心理。
参加竞岗(聘)演说直观地看是考与被考的关系,易于产生不对等心理。在不对等心态下,应试者会把考官当成自己命运的支配者,从内心形成自我心理威慑和自抑,出现过分拘谨或失控,势必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应试者应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角色定位,给两者一个恰当的关系定位。我们不妨把考官当成同事、领导和朋友,把考官当成伯乐,相信他们是识才的能手,是爱才的领导,是知心的朋友;把竞岗演讲当作一次朋友间的社交集会活动,一次平等的交流沟通的过程。这样想来,演讲者便会形成正常心态,表现得更为自然和投入,同时会淡化因演讲可能带来的紧张情绪,不管多大的演讲场面,都会不急不慌,从容应对,正常发挥,最终稳操胜券。共2页,当前第1页1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