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比较灵活,考试也不是纯粹考察学生读知识点的记忆,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必修二政治知识重点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 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 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 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 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 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猜你喜欢:
1.高中政治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
2.高中政治必备的重要知识点
3.高中政治重要的知识点汇总
4.高中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5.高二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6.高一政治必备的重点知识点大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