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就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的这一班孩子让我警醒。
我执教的《一分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篇阅读课文。文中的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有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由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导起来倒并不是难事,再加上入情入境的补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堂的最后还剩下一点时间,我突发奇想让学生来当当“林老师”。
由于才开学两三个周,班上学生的迟到现象屡禁不止,我从好言相劝到警告提醒再到严厉批评直至吓唬惩罚,仍然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在文中,面对元元的迟到,“林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是林老师,你会对迟到了20分钟的元元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室里瞬间像炸开了锅,有人立即举手:“我要让他罚站”,“我要罚他扫地”,“我要让他写保证书”,甚至有同学说“我要把他送到教导处”……我是多么震惊!他们的话语何其熟悉!那不就是我最近两天来对班上迟到的学生所说的话吗?作为老师,我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他们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些“做法”。
我突然觉得,自己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是多么失败,内心是多么失落,我将自己不好的“语言陋习”传染给了学生,他们的心中没有宽容与原谅,没有阳光与爱。此时的我黯然失色,回望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看到了那个高举的小手,“假如我是林老师,我会问他为什么迟到,并且告诉他没有下一次了。”那是今天早上上课迟到了5分钟的一个女孩,她刚才的语言就是早上我对她说过的一番话,这是她第一次迟到,我想也是最后一次。唯有这一个孩子给我些许慰藉。教室里的声音稍微平静下来,我说:“同学们,你们刚才的发言是老师这两天所言,即使我没有那样做,但我的确说了那些话。但你们忘记了老师对你们的宽容与爱。当你们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迟到的时候,老师容忍你们,仅仅提醒你们不要再迟到了,以免影响课堂秩序,难道你们都不记得吗?”
同学们忽闪着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有些难为情的微微低下了头,我知道他们已经想起,我又平和的说:“孩子们,近来,老师对你们有些严厉,但老师的严厉是从宽容与原谅中过渡而来的。假若你仅仅习得了老师的苛责与批评,那就请你将它们抛之脑后或选择遗忘。老师也为自己所说过的那些话而向你们道歉。”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低垂着头,我说:“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你们尚且年幼,老师希望你们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我们班上难道只有一个“林老师”愿意原谅第一次迟到的元元吗?假如你是林老师,你会对迟到了20分钟的元元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孩子们慢慢抬起头,举起了小手,他们温润的语言流淌进我的心田。天堂与地狱,尽在咫尺之间,教育就是如此微妙!
回忆平时的教学工作,我多么庆幸自己能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宽容他们,原谅他们;我也庆幸,当孩子们稍微偏离正常轨道时我能稍加点拨,让他们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前行!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亲身示范,言行举止,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教育就是“阳光”,受教育者只有沐浴这缕阳光,灵魂才会得到唤醒。
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我感谢孩子们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断反思并提高。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