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演讲稿>>演讲稿范文>>[学党史忆党史党课讲稿]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6篇

[学党史忆党史党课讲稿]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6篇

标签:时间:

党课[1],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以下是爱学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1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多年来,长征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和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口述日记、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长征无疑成为了一种世界级学问。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我从20xx年初开始“走走党史”,断断续续地用了10年时间对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实地考察,在宏观上构建起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红军长征的生动图谱。这里,我根据亲历亲知的实际考察,谈谈对长征的认识。

  怎样认识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关于红军长征,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即“红军主体的长征”。它是指到达陕北的4支部队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主体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这个“3+1”的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xxx分出xxx,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x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x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x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

  红军长征全过程应包括长征序曲、红军主体的长征和长征尾声,即将“3+1”的长征向前和往后延伸。向前延伸: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合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这两支先于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往后延伸:就是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远征。因为红军西渡黄河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作出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宁夏战役。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这样,西路军远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如果把红军主体的长征看作长征大剧的“主戏”,那么这场包括序曲、主戏、尾声在内的红军长征,就是一部完整的震天撼地、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在“走走党史”的实地考察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长征的基本内涵: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克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x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x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是遵义会议,它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史地位。但实现这个历史转折有个过程。就遵义会议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议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黎平会议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并通过决议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猴场会议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遵义会议前的这几次会议,为实现伟大转折作了重要准备。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与会者绝大多数不满。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周恩来讲话承担了领导责任。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x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在长征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x。

  遵义会议后的几次会议巩固和发展了遵义会议成果。一是“鸡鸣三省”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扎西会议。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这就将遵义会议决议昭告到全军。三是苟坝会议。经过毛泽东力争,不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议,避免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x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毛泽东虽然在军内不是一把手,但“团长”周恩来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实际上他是“总设计师”。

  当然,遵义会议是系列会议的标志和旗帜。因为此前的几次会议都没有从根本上拨路线之乱,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此前的会议都没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改组中央,此后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红军长征胜利是以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标志的。对于红四方面军进行的长征和作出的贡献,过去的党史书讲得很少。我在20xx年7月对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随后的长征作了考察之后深深感到:张国焘的错误对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无疑有很大影响,但不能因此就淡化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贡献。

  根据我的考察和研究,我认为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作用至少体现在:其一,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底开辟的川陕苏区,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由东x引向西北,并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中央红军的长征,在遵义会议前几乎陷入绝境。为尽快改变这个局面,遵义会议后不久,中央电告红四方面军派兵x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其二,对中央红军克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支援作用。其三,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宣传队”作用。其四,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播种机”作用。红四方面军所到之处,包括后来x下到一些地区,仍然宣传党的政策,坚持地方群众工作。

  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初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这时,国民党对于红军的会合加强了“围剿”部署。为打破“围剿”,从11月20日到26日,红军进行了直x镇战役,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等1000余人,俘敌5300多人。这次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建立大本营,举行了“奠基礼”。

  20xx年我开始了“走走党史”,到陕北作现场考察后感到,当时的“奠基礼”实际应当是两个:除直x镇战役是“军事奠基礼”外,中央纠正陕北的“肃反”错误可视为“政x奠基礼”。因为陕北的“肃反”造成的政x危机,丝毫不亚于国民党军的“围剿”。当时,国民党军正在实施“围剿”,而在中央红军到陕北前的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认为陕北党内有严重的“右倾取消主义”和“右派”活动,不顾前线紧张的军事形势,开展“肃反”运动;并派人到前方和陕甘边逮捕干部,甚至将已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的刘志丹也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的营以上干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区以上干部,还有一些从国统区过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00余人惨遭杀害。刘志丹等60余人被施以重刑,昼夜审讯。这样大规模的捕杀,使陕北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吴起镇获悉情况后,立即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经过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五人领导小组对案卷材料的审核和广泛调查,认为强加于刘志丹等的罪名不能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干预下,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所有人员全部被释放、平反和恢复工作。中央纠正这一严重的“肃反”错误,为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奠定了政x和组织基础,因此,可将其视为“政x奠基礼”。

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x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x,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x,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x王母渡至信xxx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

   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x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x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x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x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x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x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x滇边和xxx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x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x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x彝x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x。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x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x(今茂汶)、理番(今理x)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x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x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x,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x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x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xxxx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x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x桑植出发,转战湖x、贵x、云x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x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x城和静宁x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3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

  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xxx分出xxx,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x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x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x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罕见的。

  这些年来了解和研究长征的人多了,不时遇到这样的提问:为什么不以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准备的1934年7月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进作为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这是因为那两支部队尽管是数千人的运动,但毕竟还属于小规模,前者主要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后者带有探路性质。它们无疑是长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年10月的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一是队伍达八万六千余人,是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二是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机关随军运动,影响巨大。因此,以1934年10月作为红军长征历史起点的标志是无可非议的。

  ●为什么也可以说“长征是六万五千里”?

  关于红军长征的里程,过去比较多的是讲二万五千里。这里讲的是中央红军走的长征路。现在既然明确了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那么仅仅讲二万五千里就不全面了。

  据军史资料统计,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有的三过雪x草地,行程1万多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1万里。将上述四支红军的长征路,历经14个省的里程加在一起,长征的实际总里程为6.5万多里。因此,除了继续肯定中央红军的长征里程两万五千里外,还应当广泛宣传整个红军长征的里程为六万五千里,要强化这个概念。这样比较完整。

  ●为什么说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一个动态过程?

  红军长征,最初叫“战略转移”、“西征”、“远征”。使用“长征”一词,最早是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的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发x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不是预先设定的。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打算走很远。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作战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过程。红军长征目的地,据我初步统计,仅中央红军言,先后有8个设想:(1)在瑞金出发时是到湘西洪江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发展复兴后再回来;(2)黎平会议决定到x北的遵义地区建立新根据地;(3)遵义会议决定过长江到川西建立根据地;(4)会理会议决定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建立根据地;(5)两河口会议决定去川陕甘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6)毛儿盖会议进一步明确到甘x在洮河流域创建新根据地;(7)俄界会议决定到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8)在哈达铺初步决定到陕北去,随后的榜x镇会议正式决定陕北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中央政x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榜x镇政x局常委会议的决定,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随后,中共中央将“红都”设在瓦窑堡,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

  ●为什么不能把战略转移的原因同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混在一起?

  过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将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同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混在一起,不加区别。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应区别开来。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央苏区的失败,从主观方面说,无疑要归咎于错误路线。但导致这个结果后怎么办?在当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死守,与中央苏区共存亡;一是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前者说白了,是死路,不仅国民党军重兵包围,而且苏区内的人、财、物等资源基本耗尽,再也难以支撑一场需要大量兵员和物资的战争。进行战略转移,从理论上说是活路,只要指导思想正确,保存革命力量就能再图发展。这就是俗话说的,“留得青x在,不愁没柴烧”。因此,错误路线的领导使红军遭致严重失败,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个危急关头作出战略转移即长征的决定,则是另一个问题。对前者要否定,对后者要肯定。不能因为否定前者,就不作分析地认为:在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也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长征出发地是多元的?

  这些年开展红色旅游,一些地方争着打“长征出发地”牌,对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争论愈趋激烈。我在考察红军长征路后,形成了“长征出发地的多元论”概念,即各路红军长征都有x己的出发地,属于不同层面的出发地也不止一个。比如,就中央红军言,瑞金是中央首脑机关的长征出发地,带有标志意义;于都是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四个军团的集结出发地。还有红军部队从其他地方直接出发作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的,如红九军团就是从会昌出发的,因而也是长征出发地。属于这个层面的出发地,还有石城、长汀、兴国、宁化等x。讲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多元性,并不等于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都是长征出发地。其定位标准,就中央红军而言,大体以1934年10月7日中革军委下达撤离战斗前线到集结地的情况来确定。各部队接到命令时所撤离的那个地方,均可视为长征出发地。上述所列,还只是中央红军的长征出发地。长征既然是“3+1”的长征,其他红军长征还有各x的出发地,如红二、六军团在湖x桑植,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苍溪,红二十五军在河xxx等。因此,红军长征出发地不只有唯一的一个,而是多元的。

  ●如何深入理解长征的基本内涵?

  红军长征的内涵很丰富,它不简单地是突围、转战、打仗等,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严峻斗争:

  第一个方面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中央红军以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最为惊心动魄。红四方面军以嘉陵江战役、名x百丈关战役和甘x的“岷(x)、临(潭)、舟(曲)战役”最为激烈。红二方面军的战斗以在云贵高原转战乌蒙x的大迂回作战和在陇x的“成(x)、徽(x)、两(当)、康(x)战役”最为著名。红二十五军以在河x方城独树镇和甘肃泾川王母宫塬的血战最为艰险。

  第二个方面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指导思想和政x路线有尖锐斗争。这个方面包括两个内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系列会议上:一是与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这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最为关键;二是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两河口会议开始,直到俄界会议,由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的党中央同张国焘的直接斗争;二是在红军总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在阿坝会议和卓木碉会议上,由以朱德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进行的反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尖锐斗争。

  第三个方面是同极端恶劣的x然环境的生死博弈。红一方面军以翻越四川宝兴夹金x,红四方面军以翻越四川丹巴至道孚的党岭x,红二方面军以翻越从云x中甸至四川乡城的系列雪x,牺牲的指战员为最多。过草地是长征途中遭遇的最大的艰难险阻。三个方面军都经过了“水草地狱”,牺牲者更多。这三方面的斗争和博弈,构成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

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4

  “3+1”的长征

  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

  “长征是六万五千里”

  关于红军长征的里程,过去比较多的是讲二万五千里。这里讲的是中央红军走的长征路。现在既然明确了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那么仅仅讲二万五千里就不全面了。据军史资料统计,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有的三过雪x草地,行程1万多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1万里。将上述四支红军的长征路,历经14个省的里程加在一起,长征的实际总里程为6.5万多里。

  路线和目的地是动态的

  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不是预先设定的。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打算走很远。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作战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过程。红军长征目的地,据我初步统计,仅中央红军言,先后有8个设想。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中央政x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榜x镇政x局常委会议的决定,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随后,中共中央将“红都”设在瓦窑堡,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

  出发地是多元的

  各路红军长征都有x己的出发地,属于不同层面的出发地也不止一个。其定位标准,就中央红军而言,大体以1934年10月7日中革军委下达撤离战斗前线到集结地的情况来确定。各部队接到命令时所撤离的那个地方,均可视为长征出发地。

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5

  20xx年度从“党史”中再识长征党课讲稿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多年来,长征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和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口述日记、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长征无疑成为了一种世界级学问。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我从20xx年初开始“走走党史”,断断续续地用了10年时间对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实地考察,在宏观上构建起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红军长征的生动图谱。这里,我根据亲历亲知的实际考察,谈谈对长征的认识。

  一、怎样认识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关于红军长征,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即“红军主体的长征”。它是指到达陕北的4支部队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主体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这个“3+1”的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xxx分出xxx,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x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x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x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

  红军长征全过程应包括长征序曲、红军主体的长征和长征尾声,即将“3+1”的长征向前和往后延伸。向前延伸: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合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这两支先于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往后延伸:就是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远征。因为红军西渡黄河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作出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宁夏战役。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这样,西路军远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如果把红军主体的长征看作长征大剧的“主戏”,那么这场包括序曲、主戏、尾声在内的红军长征,就是一部完整的震天撼地、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二、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在“党史”的实地考察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长征的基本内涵: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克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x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x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是遵义会议,它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史地位。但实现这个历史转折有个过程。就遵义会议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议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黎平会议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并通过决议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猴场会议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遵义会议前的这几次会议,为实现伟大转折作了重要准备。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与会者绝大多数不满。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周恩来讲话承担了领导责任。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x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在长征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x。

  遵义会议后的几次会议巩固和发展了遵义会议成果。一是“鸡鸣三省”会议。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扎西会议。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这就将遵义会议决议昭告到全军。三是苟坝会议。经过毛泽东力争,不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议,避免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x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毛泽东虽然在军内不是一把手,但“团长”周恩来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实际上他是“总设计师”。

  当然,遵义会议是系列会议的标志和旗帜。因为此前的几次会议都没有从根本上拨路线之乱,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此前的会议都没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改组中央,此后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三、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红军长征胜利是以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标志的。对于红四方面军进行的长征和作出的贡献,过去的党史书讲得很少。我在20xx年7月对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随后的长征作了考察之后深深感到:张国焘的错误对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无疑有很大影响,但不能因此就淡化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贡献。

  根据我的考察和研究,我认为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作用至少体现在:其一,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底开辟的川陕苏区,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由东x引向西北,并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中央红军的长征,在遵义会议前几乎陷入绝境。为尽快改变这个局面,遵义会议后不久,中央电告红四方面军派兵x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其二,对中央红军克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支援作用。其三,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宣传队”作用。其四,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播种机”作用。红四方面军所到之处,包括后来x下到一些地区,仍然宣传党的政策,坚持地方群众工作。

  四、怎样认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两个奠基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初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并入红一方面军。这时,国民党对于红军的会合加强了“围剿”部署。为打破“围剿”,从11月20日到26日,红军进行了直x镇战役,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等1000余人,俘敌5300多人。这次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建立大本营,举行了“奠基礼”。

  20xx年我开始了“党史”,到陕北作现场考察后感到,当时的“奠基礼”实际应当是两个:除直x镇战役是“军事奠基礼”外,中央纠正陕北的“肃反”错误可视为“政x奠基礼”。因为陕北的“肃反”造成的政x危机,丝毫不亚于国民党军的“围剿”。当时,国民党军正在实施“围剿”,而在中央红军到陕北前的领导机关——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认为陕北党内有严重的“右倾取消主义”和“右派”活动,不顾前线紧张的军事形势,开展“肃反”运动;并派人到前方和陕甘边逮捕干部,甚至将已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的刘志丹也关押起来。红二十六军的营以上干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区以上干部,还有一些从国统区过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00余人惨遭杀害。刘志丹等60余人被施以重刑,昼夜审讯。这样大规模的捕杀,使陕北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吴起镇获悉情况后,立即指示: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经过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五人领导小组对案卷材料的审核和广泛调查,认为强加于刘志丹等的罪名不能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干预下,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所有人员全部被释放、平反和恢复工作。中央纠正这一严重的“肃反”错误,为巩固和扩大陕北苏区奠定了政x和组织基础,因此,可将其视为“政x奠基礼”。

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篇6

  87岁的王秀林老人,每天的日子x然安详平淡。而这份日子却来之不易。80多年前,就在赤水河畔的二郎滩,他在母亲的怀抱中,突然,敌机飞来向人群扫射,瞬间,站在他母子身边的红军战士,全都扑在他们身上,飞机飞走了,他的哭声仍在,而7条年轻的生命却永远消失了。

  笔者再走长征路,每天都被那些“初心”故事深深打动。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那些曾经的普通百姓,一旦加入到这支队伍,为何就会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初心”故事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红色特工冷少农

  “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这是革命烈士冷少农家书中的话。在烈士的家乡贵x瓮安,xxxxxx瓮安x教育局退休干部冷启中向我们讲述了“红色特工”背负家人误解,投身革命的故事。

  1923年,23岁的冷少农从贵x法政专门学校毕业。1925年前往广x投身革命,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任秘书,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冷少农奉周恩来指示潜入x京,开展地下工作。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是贵x人。冷少农利用与何应钦的师生和同乡关系,打入国民政府军政部任秘书,巧妙周旋在国民党高层中间,获取了不少重要政x军事情报,为中央苏区的三次反“围剿”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后由于叛徒出卖,冷少农被捕,在x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

  他从25岁投身革命,一直到32岁牺牲,之间从未回过家。他的母亲以为他在x京贪图荣华富贵,忘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于是写了一封长信骂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

  收到来信后,冷少农给母亲写了5000多字的长信,他不能说出实情,只能在信中委婉地说:“你老人家和家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种地讨饭的痛苦……我因为看着他们这样的痛苦,心里特别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

  在狱中,他给家乡的独子冷德昌留下了一封家书:“一个人除解决x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解决。”家书中的字字句句,表达了一位知识青年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情怀。

  独腿将军钟赤兵

  娄x关战斗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娄x关地势险峻,群峰如剑,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红军的英勇顽强从钟赤兵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笔者在娄x关纪念馆里,听讲解员讲述了团政委钟赤兵的故事。他在战斗中腿部负伤,但他坚决不下火线,带伤指挥战斗,直到战斗结束。事后,医生发现他被子弹击中的腿部骨头都被扭碎了。当时红军医院没有医疗条件,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就靠砍柴刀和锯子完成了三个多小时的截肢手术,但术后不久伤口感染了,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过后,伤口再度感染,第三次手术医生从大腿根部做了截肢手术。手术后,他坚决不同意留下来养伤,硬是咬着牙坚持拄着双拐用一条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在长征路上,像这样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还有很多。心中有信仰,脚下就会有力量。这就是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他们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以这种信仰武装起来的军队,就拥有无法战胜的力量。

  强渡乌江骑“水马”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由黎平向西进军贵x。敌人此时凭借乌江天堑,在江上数百公里各渡口设防,将沿江100多公里以内的所有渡船全部沉入江中。他们认为,乌江天险,就是神仙相助也难飞渡。

  1月2日,红军在贵x瓮安x江界河渡口实施强渡。此渡口是通向遵义的咽喉。没有船,红军就用竹子扎成竹排,冒着密集的炮火一排排向对岸冲过去。在我军仅有5发炮弹的掩护下,在先期偷渡过去的战友的火力支援下,强渡的红军硬是冲上了对岸。

  事后,敌人非常震惊,以为红军是神兵天降,说红军爬碉堡不用梯子,穿戴着子弹打不透的盔甲,过乌江骑着“水马”。以至遵义的市民争着来看红军的“水马”。其实,哪有什么“水马”,神奇的“水马”就是那些普通的竹筏子。

  在我们采访的长征沿线,不少地方保留了当年的作战指挥室,我们看到,一个个红色箭头,就像滚滚铁流,标向哪里,红军就会打向哪里,展现出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屈服的气势。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无比的力量,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红军仿佛有超越体能的能量,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行军打仗都不在话下,面对生死考验,毫不畏惧。而且每到一个村庄宿营,就会立即投入写标语、做宣传,发动群众,帮助乡亲扫院干活。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是在民x灾难深重的时代站出来的英雄,为国为民,他们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的精神高度,是力量的源泉,这就是初心,也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演讲稿的资讯,请访问:演讲稿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学党史忆党史党课讲稿]党课党史讲稿:从走党史中再识长征6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摘 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一直以来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说法,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是目前集中讨论的话题,这一问题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是发展马克思主

    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一生最重要的决定便是决定和谁在一起成长!很荣幸能加入我们公司,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中与公司共同成长;很感谢领导和同事无私的传授他们的经验给我,

    高一学生数学作业的调研报告——教着有心,学者得益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招商引资年终工作总结篇1  一、招商引资项目基本情况  20xx年江津市下达我委的项目建设任务是:合同引资目标任务5000万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000万元。20xx年我委新招商引资建设项

    千万不要认为动物是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生命。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牙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白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的一部小说,主要资料如下:  黑母狼与

    尽管,我们只是一棵幼苗,但我们骄傲地生活在父母的怀抱。尽管我们只是一颗小星星,但我们幸福地闪亮在老师的身边。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庆祝儿童节主持词”,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庆祝儿童节主持词  

    幼儿园家庭教育讲座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大家给我在这里发言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家长的聆听。说实话,让我发言,我内心是诚惶诚恐的,因为我们这里坐着的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家长,发言稿

    怎么写2023年大班上学期幼儿评语?你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你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小朋友相处和睦,你上课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肯动脑筋,本学期在积极发言和绘画吃饭等方面,进步都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

    【必填】护士离职报告模板在工作场所工作几年后,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问题而辞职。这时候领导会让我们写辞职报告。那么你会写辞职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护士辞职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护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