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9年出生的社工,在20xx年,踏进从事这个行业的第五个年头。从实习生,到一线社工,到督导助理。从中山到惠州,从未知到信心满满,我作为一位社会工作者,见证着不同地域间,社会工作的高速发展。如今担任xxx一窗灯火社工服务中心大亚湾社工项目区域主管一职的他,期望着以一名“惠州人”身份,将所学所经历实践于惠州本土社会工作服务,实现我的“惠州社工梦”。
身边的人事更替如走马灯,告别成为了平常事。偶然问起往昔同窗,轨迹的选择也基本相似,离开另觅发展的远远多于固守社工路。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参加了一个聚会。在聚会上,被问最多的,是我的社工身份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我没有立刻回答,接过他们递来的名片,阅读上面的光鲜亮丽,聆听他们诉说日常工作的构成:在无聊的数字、排格式、删除行、添加列、查百度、写没人看的报告和回复无穷无尽又无聊的问题中度过了又一天。最后对于我的工作,我给予他们的回答是:协助别人学会如何更好的爱自己,不用排格式、贴发票,很有趣,也很累。
叔本华说:时间每时每刻催逼着我们,从不让我们从容喘息;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后面步步紧随,就像挥着鞭子的狱卒——我们的生存因而平添了不少痛苦和烦恼。在我看来,人生本来已经充满了哀伤,时间适时的凑热闹,于是整个人生变回变得一团糟。也是因为时间,有很多的事情都将因为时间的压力而不得不让我们身心皆疲。在有限的青春里,被时间催促的岁月里,面对萦绕在耳边的对社工的质疑和不解,最后换来一声叹息,一句再见。
曾问过身边的同学、同事、同工,为何会就读社工专业、从事社工这个职业。答案五花八门,而其中的大部分所呈现的情绪是:我来了,慢慢知道了这个专业的现实和未来,我失落了,迷茫了,在年龄的增长中焦虑、迷茫、拖延。社工致力于改变。现在迷茫、动力不足、没有改变的勇气,因此,自己现在就是一个潜在的案主。社工要“助人自助”,前提是助人者有能力、有动力“自助”。自己的焦虑、迷茫与狂野都安抚不了,怎么去帮助别人?社工需要学着形成内心的动力、并转化为行动力。所以我一直都认为,社工最好的个案,就是自己。
社工是一项需要多方面的质素同步的工作:一是Empathy,即同理心,也就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来思考的能力。同理心是做好一个服务架构的前提:如果你都不知道你的目标对象在想什么,你又如何对他们做服务?还要他们认同?二是故事线,就是服务展开的逻辑。一般人理解戏剧,大概会有开场、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这就是一个故事发展的逻辑。对应到项目,则包括服务背景、服务必要性、服务目标、服务可行性、服务计划等内容。学习和理解这些发展逻辑,能够帮助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三是BigPicture,全局观,是看到所有相关信息及其之间联系的能力。在开展服务的时候,我经常需要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内在联系,从而梳理出一条完整的服务逻辑。或许有一天我可以参考大侦探在分析案情的时候,总是将所有的照片和文字都贴在一面墙上来推测更多可能性。
王尔德说过,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缺少了人类终要落脚的地方。社工的存在,恰恰成为了地区社会建设蓝图里被划分出来的那一块“乌托邦”。在我的认知里,社工的存在价值,就是指引人类更好的爱自己,人类更好的与环境共处,实现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从事社工四年多以来的快乐点滴,记忆里的喧嚣和明亮,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那些关于社工的过往,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吧。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从踏入这个圈子开始,服务使用者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是让我内心笃定的精神慰问。人一定都会做梦。世界上不做梦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至人无梦。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以及有最高智能的人。二是愚人无梦,笨到自己没有思想,那就没有梦了。我无法成为至人,但至少不是愚人,所以经历了那么多昼夜更替,我依然怀揣着那颗初心,做着关于社工的梦。思绪囿于梦想的斑斓,我承认我是快乐的。
一切阻碍、抵触或者拂逆我们意欲的事情,也就是所有让我们不快和痛苦的事情,马上和直接就被我们的异常清楚的感觉到了。正如我们不会感受到整个健康的身体,而只会觉得窄鞋子夹住脚趾头的一小处地方,同样,我们不会考虑到所有进展顺利的事情,而只会留意鸡毛蒜皮的烦恼,例如总是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发展态势良好的社工生存环境,被关注的总是“今晚要为评估加班了/工资被拖延了/做社工得不到认同”,社工路上沿途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举首仰望,须臾之间,固守我路。
其实,社工最好的个案,是自己。
关于《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做最好的执行者读书心得拓展体验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心得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