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惠民工作,始终坚持“体育即民生”的理念,加快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连续7年将体育惠民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体育局把体育惠民作为第一职责和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切实举措,持续精准发力,不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努力增进百姓健康福祉,取得了积极成效。20xx年,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xx年初,市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主要抓好建设施、优服务、办赛事等三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五级网络,推进设施惠民
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基本建成市、辖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居民小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第一,注重规划引领。制定实施《xxx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xxx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xx年)》,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土地出让、公园绿地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和生态绿道建设相结合,与教育、养老、旅游、文化、卫生等领域相融合。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对新建全民健身中心和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资金补助,近年来共投入近5000万元,建成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9个,灯光篮球场、笼式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全民健身示范工程112个,为1550个社区(村)、公园、广场、绿地等配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第三,探索模式创新。与新建学校相结合,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各级各类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已经建成投运8个、在建1个、年内开工建设1个,并托管了常工院、青龙中学等4个学校体育场馆。局属各公共体育场馆均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低保户、特困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学生、军人等健身享受半价优惠。第四,引导社会参与。市区新建居民小区全部按照人均室外0.3㎡、室内0.1㎡配建体育场地设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和管理体育设施,飞龙体育休闲公园、新龙生态公园、江南环球港体育综合体等相继建成开放。
二、打造六大平台,推进服务惠民
建立和完善“知识宣教、健身指导、信息服务、社团发展、体质测试、体医融合”等六大健身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体育惠民服务水平。第一,科学健身宣教平台。通过在主流媒体和官方微信平台开设科学健身专栏、开展科学健身系列讲座、编印《市民健身手册》并向市民免费发放等方式,增强科学健身意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目前,我们正在与常州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制作一档运动健康栏目,并将通过全媒体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提升市民运动健康素养。第二,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三年轮训计划,提高业务技能和指导水平。全市60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均配备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人,名列全省前茅。第三是全民健身信息平台。开通“常享动”智慧体育服务APP社会版、高校版、青少年版,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在线查询、预订、支付和评价等便捷服务,同时以奥体中心游泳馆为试点,进行智能场馆改造,智慧体育服务O2O平台初步建成。第四,体育社团发展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道)体育社团 “3+2” 模式全覆盖,即:各镇(街道)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至少成立2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市本级建有A级以上体育社团51家,其中5A级4家、4A级19家。第五,国民体质测试平台。以1个国家级、6个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为龙头,辖市(区)体质测定站为主体、镇(街道)体质测定点为基础,辅以国民体质流动测试车,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并开具运动指导处方,每年超过3万人次。第六,体医融合促进平台。建成全省首家体育医院综合门诊部,对外开放原本只为专业运动员服务的体育医疗专家资源,为市民提供专业的运动康复服务。连续两年举办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积极搭建促进康体融合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今年我们还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设运动健康指导门诊。
三、探索四化模式,推进赛事惠民
以满足市民百姓在家门口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赛事组织“四化”的新模式。
第一,承办赛事精品化。连续10年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并获得2018—2021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承办权,升格为世界巡回赛第二级别赛事;连续6年承办CBA联赛、连续4年承办全国女排联赛;成功承办亚足联U23锦标赛、中国之队女足邀请赛、足协杯赛等一系列洲际、国际足球赛事和职业赛事,有效宣传了常州城市形象。
第二,服务群众亲民化。推出“免费向市民朋友发放门票,请市民朋友观看精彩赛事”的赛事惠民举措,非商业化运作的体育赛事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商业赛事每场比赛拿出5%的门票免费发放给全市低保户、特困职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第三,健身活动品牌化。积极发挥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组织开展各类人群、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辖市(区)每4年、镇(街道)每2年组织一次综合性的运动会或全民健身运动会。按照“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要求,各地均创建有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茅山半程马拉松赛、乐动天宁系列比赛等活动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赛事组织社会化。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办,在全省率先实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按照“买什么—百姓说了算”“买谁的—第三方说了算”“怎么实施—承接主体说了算”“怎么评价—社会说了算”的原则,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截至20xx年底,共向社会发布115个项目,近200家企业和体育组织参与竞标,赛事活动现场观摩和参与的群众近百万人次。
虽然我市体育惠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发展不均衡,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市民百姓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部门联动、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三是基层体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较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体育的新使命、新定位、新功能,为中国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体育惠民工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市民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市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办好十五届市运会
今年4月至11月举办xxx第十五届运动会,时间跨度8个月,共设青少年部、高校部、中技部、职工部、农村部、老年人部、社会部7个部108项次比赛。围绕“全民十五运、运动健康城”主题,本届市运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突出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快乐、全民共享,努力办成“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一是改变开幕式组织形式。将市运会开幕式时间提前至4月,所有比赛项目都在开幕式后举行。按照节俭办赛的原则,取消大型文艺表演,简化流程、压缩时间,并将xxx首届城市定向赛这一全民健身赛事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举行。同时在奥体中心外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嘉年华活动。二是大幅增加比赛项目。新增马拉松、5人制足球、冰雪运动等一批近年来发展较快、深受市民欢迎的新兴项目,项目总数从上届的82项次增加到108项次,增加了32%。同时,在报名资格特别是年龄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青少年部增加了幼儿组,老年人部也放宽了年龄要求,努力做到市运会地域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和生命周期全覆盖,预计参赛人数将超过5万人次。三是改革创新办赛模式。坚持开放办赛的理念,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办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市运会比赛项目的承办,努力扩大市运会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二、决胜十九届省运会
xxx第十九届运动会将于20xx年9月在扬州开幕,各项比赛已从5月开始陆续举行,我市参赛规模达1200人。参照全运会改革办法,本届省运会取消了奖牌榜,共设输送奖、贡献奖、青少年体育工作优秀组织奖、联办省优秀运动队特别奖、竞技体育未来之星奖等五个奖项,目前我市在各奖项排位均处于全省第一集团,特别是贡献奖和联办省优秀运动队特别奖,更是凭借在里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和天津全运会上为江苏体育作出的突出贡献,稳居全省前三。此外,本届省运会增设了15个群众比赛项目,我们在做好青少年运动员备战参赛的同时,还将组织参加好群众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成效。
三、建设运动健康城市
建设运动健康城市是20xx年体育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落实全国、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健康常州的规划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组织有关部门研制并在今年启动实施《xxx运动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xx年)》,推进运动健康环境优化行动、运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慢病防控运动干预行动、运动健康载体培育行动、运动健康服务提升行动和运动健康产业壮大行动等“六项行动”,加大全民健身与医疗、养老、旅游等融合力度,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防病、治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各位领导,市人大长期以来十分关心体育工作,这次专题听取工作总结,既是对我市体育惠民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深化体育为民惠民,努力增进百姓健康福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