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学习、工作了7年的一个普通的陕北村落,一个有着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地方。
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之后,本人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平复。这不仅是一本朴实的书,更是一本励志的书。说它是本朴实的书,因为它讲述的是我们父辈们也曾经历经的上山下乡的故事,朴实的人物,平常的生活在字里行间跳跃,描绘出陕北一个普通村落的发展图卷。说它是本励志的书,因为它生动的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克服生活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困难,努力学习、埋头苦干,渴望上进,与群众同甘共苦,如何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支部书记的艰辛历程。
一、学习总书记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承载人类文化的精髓。1969年,当年未满16岁的总书记,从北京来到陕北偏远的小山村梁家河插队。随身的行李中,就有一个专门用来装书的行李箱。在插队的那些日子里,无论吃饭、放羊或躺在炕上休息,书都从不离手,那时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无论是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或是受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德国柏林做演讲,作为国家元首,他始终能以文学作品作为与领导人或外媒谈话的切入点,并获取、达成共识。这都源自于总书记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学习。
知识转化成财富的钥匙在于科学合理的运用。在插队期间,通过阅读他在报纸上获知了“水坠坝”技术,在邀请水利技术人员对梁家河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后,他组织大家制定了一个科学的施工标准。直至今日,当年通过“水坠坝”技术形成的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只有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释放它的价值。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充分获取书中的知识养分,将知识科学的运用,服务工作,服务生活。
二、学习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品质。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无论打坝造田还是修沼气池,总书记始终在战斗在劳动的一线,什么活最脏什么活最累,他都主动做,抢着做。正是在此行为的推动和感召下,他带领村民在短短的任期内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带领村民建造大坝,增加可耕种土地;二是修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攻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论;三是建立农副业社,提升了村民生活和生产的便利;四是打井为村子提供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源。后来,即便离开了梁家河,依然心系梁家河,先后筹得资金,帮助梁家河村通电并修建了小学。
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三、学习总书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
受文革中一些极左思想的影响,总书记的入团和入党申请受到各种不公的待遇,屡次受阻。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积极向团组织和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意志。在呈递八份入团申请和十份入党申请之后,终于获批加入组织。由于个人能力强,受社员拥护,此后他又被梁家河大队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也要勇往直前,坚持用正确的信念和适当的行动推动自己向前。
学习《梁家河》让我们“亲历”了总书记在插队时的七年,它不仅锻炼了总书记坚韧的意志,更培养出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今天我们学习它,不仅要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和“心路历程”,更要从中汲取思想和精神营养,不断锤炼党性和作风,提高素质和能力,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