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小学德育教学情况来看,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德育教学内容与方式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小学德育课程开展不顺,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实际,探讨了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相关措施,从而在教学中将德育落实到底。
一、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忽视了德育课的重要性,小学德育亦是如此。在各种评估中,文化课被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而德育只能在品德课上涉及,其分数并不能确切地体现其所占比例,归根结底,这与学校对德育教学重视及关注程度不够有关。
2.德育活动流于形式
小学德育教学问题是困扰小学工作者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在加强小学德育教学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小学德育教学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对德育教学深入分析,发现无论小学生处于哪个阶段,德育教学都开展相同的活动,不重视教学内容,仅仅是喊喊口号,重视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授课教师专业性不强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授课教师多数为文化课教师兼任,并未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兼职老师往往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各方面素质相差甚远,德育理论及实践知识掌握不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二、加强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的相关措施
经诸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应立足于小学生实际,遵循人类发展及道德形成规律,紧抓时代前进的特点,一手抓理论,一手抓实际,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改革德育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存在很多误区,脱离社会实际的内容,将目标当作起点的德育内容,降低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德育教学,不仅应关注小学生是否有多少道德知识,更需要关注小学生是否有体验,及如何体验,体验到什么等。比如将“尊重、文明、关爱”作为教学内容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方式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对小学德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过渡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实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资源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挖掘德育资源,还应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发挥出语文、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的人文学科优势,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课前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在观看多媒体资源的同时,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学习阶段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其一生。小学德育仅靠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探寻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立足于学生性格及教学内容,组织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制作礼物送给老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学生到农场参观、劳动,使其体验丰收的喜悦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德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时代性、时效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因多种因素的干扰,小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面对教学现状,学校和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改革德育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