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笙导演的剧,我基本必看。这部《大江大河》豆瓣评分8.9,拍得相当好。
改开四十周年献礼,是个既宏大又主旋律的主题,宋运辉、雷东宝、小杨巡,工农商三线并进,每一条战线上都卧虎藏龙,向观众展开宽频而立体的世界,荡漾出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人的架海擎天。
宋运辉这条线,我认为开篇拍得不好。
1977年上面恢复高考。考生的成绩,是纳入官员考核的,谁会自毁政绩?
宋运辉参加的是1978年的高考,对于高考,别说乡镇政府没有权力干预,就是有权力,也不可能限制名额。
各个县政府,忙于把各乡镇的优秀教师集中起来,兴办重点中学,或重点班。乡村工作的老右派,老知青,都集中起来。
各个县政府,也把下属乡镇的优秀考生,集中到重点中学。
全国一年录取不到100万。
这种背景下,即使是教育资源最丰富的长江两岸,浙江镇海、江苏南通、安徽桐城、江西临川、湖南常德、湖北荆州黄冈,这些考生最优秀的县,一年也才录取几百人。超过1000的很少。
绝大多数普通县,不过10人左右。光头县也有。政绩啊、压力山大。
这种背景下,还有乡镇官员故意为难考生、过了录取线也卡住别人?都9012年了,还按照“路线斗争”的套路编故事制造戏剧冲突么。
当时的录取率真的很低,被我们不明真相的群众用来嘲笑的马云(60后),他1982年参加高考连续三次才考上,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真的一点都不丢人,相反是一件领先全国绝大多数考生的光荣的事。
雷东宝这条线,开篇讲大包干。
关于大包干,这两年我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是我四年前写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随着这两年的一些经历,农村发生了土地重新集约的新变化,我当年的这个看法也产生了转变,现在我觉得,大包干真正的意义不是粮食增产(我是技术流,认为粮食增产主要是80年代引进农药化肥的成果),而是大包干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把绝大多数人从第一产业引流到第二产业,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为发展第三产业积累了物质基础。没有大包干,不把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没有现在的城市化水平。
电视上演得也是如此,雷东宝分完地之后,搞得并不是怎么带领大家种地打粮,而是搞兔子养殖,办养猪场,办砖厂,办电线厂,发展村办企业。
我老家那边的牛宜顺,也是从村办企业搞起,搞成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变为县域经济领头羊,成为省重点企业。后来老牛成为09年的山东首富,他创建的华勤集团成长为国际化大型企业,橡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
其实何止老牛,纵观现在的山东富豪榜,十有八九都是县城里的人。
邹平的张士平家族(魏桥集团,纺织厂),莱州的李登海(玉米杂交)。龙口的宋作文家族(纺织),邹平的王勇王棣父子(西王集团,食用油),阳谷的刘学景(食品加工)……
当然,还有个体户小杨巡,也很励志,就不多说了。
里面的很多细节都非常考究,服装、道具、墙上的标语,满满的都是诚意。
《大江大河》这部剧,最让我佩服的,不是开挂主角们的伟光正光环,而是每个主角和配角们都有自己的性格黑斑,在改开的时代浪潮中,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选择中展示出的复杂人性。
人民群众,在投票的时候踏上一万只脚不放过已经以死谢罪的老书记,在夜黑风高的时候偷袭挣得比自己工资高的士根、红伟……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他们是公道自在人心,还是用石头砸死圣人,那可真是说不准的事。
从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残酷,到气势汹汹的村民走到老猢狲院子里又怂了的麻木,从伟光正的老书记走向腐败的必然,到虞山卿给领导干脏活被领导开除的偶然,导演把人性的底色扒开了给呈现给观众,让人们产生更深邃的思索。
从县城里党政魁首之争,到金州厂里的政工干部和技术干部之争,笔触之深入,较量之稠密,剧情之峻急,人心之精微,堪称近10年当代题材电视剧所仅有。看得时候我内心直呼过瘾。
小到村民二流子四宝,那种爱打听事、嚼舌头根子的劲头,像极了我小时候见过那些农村光棍们。
大到树老成精,人老成妖的水书记,各种断事神机妙算,攻守火候妙到毫巅,用人挂人收发自如,简直让我高山仰止。
估计也就集体经济刚转型市场经济的那些岁月里,国企、社会上才会有宋运辉这种单细胞动物,理想主义的光芒不受群嘲吧。那个时候,新旧观念交锋,既有小宋这种保持集体经济中埋头苦干舍己为公、现在看来已经缺失了的价值观,也有雷东宝和他妈妈那种守寡光荣从一而终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老封建。
这部剧要说的内容太多,有时间再单独剖析里面我比较喜欢的几个人物形象,士根、四眼、虞山卿、刘总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