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灵活、有趣的儿歌不但教会了幼儿穿衣服的方法,而且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增添的无尽的乐趣,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欢迎阅读。
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第一篇】:儿歌之妙用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越来越多,因此,每天午睡穿脱衣服的过程便成了我们最忙碌的时刻,手里已经在不停的帮忙了,可是还有孩子在一边哭一边喊:“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这样没几天下来,我和小闻老师就有些支持不住了,决定开始有意识的教孩子们穿衣服,有些能力强的幼儿在几次的学习以后就已经掌握了穿衣服的本领,可是还有个别幼儿手把手的教就是不肯动一动,可急人了。
有天下午午睡起床,班里又出现了上面的镜头,灵机一动我拉起一件衣服一边示范一边说:“我是能干的小朋友,抓住衣领翻跟斗,左钻洞,右钻洞,整整齐齐不受冻。”我还没说完,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我顺势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边念儿歌边学穿衣服,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跟上来了,我再“小红星”来打打气,就连我们最不愿意动手的松松小朋友也努力的把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看着孩子们那副认真的样子,最后我给每个孩子都奖励了一个光荣的“小红星”。
穿衣服,对大人来说事情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刚脱离家庭中“众星捧月”地位的孩子来说又是异常困难。灵活、有趣的儿歌不但教会了幼儿穿衣服的方法,而且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增添的无尽的乐趣,事半功倍。我想,以后只要我们勤动脑,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第二篇】: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增翔的小朋友,回忆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来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增翔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增翔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增翔。在活动区游戏时,增翔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他:"增翔,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增翔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增翔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增翔,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
经过半学期,增翔改变了很多,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
最近,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关系,增翔的情绪不怎么好,吃饭也退步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增翔进餐的紧张心情,阿姨给他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增翔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他:"增翔,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增翔,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增翔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以鼓励,以信心,帮助他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第三篇】:让小手去干好事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里都有几位顽皮、不服管教的孩子。我们班里有一名男孩叫奇奇(化名),他老是欺负别人,不管别人有没有招他,他都要去欺负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孩子不下七、八位。
一次,分区活动涂画时,他拿水彩笔在别人的纸上乱画。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告状,我走过去刚想批评他,只见他正蹲在地上给小朋友捡水彩笔。我连忙用赞扬的口气说:“这才像个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团结小朋友,不能欺负小朋友。”
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奇奇小朋友,他主动帮小朋友们捡画笔……我的语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奇奇打人”,这下可不得了了,就像拥了马蜂窝,“老师他故意用脚伴我,老师他拿我的彩笔了……”奇奇呢,他不好意思的环顾四周。
我亲切的对奇奇说:“奇奇,伸出你的双手。”然后又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奇奇小朋友这双小手欺负过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捡起了彩笔。从今往后,如果他做了错事,老师要批评他,帮他改正,他做了好事,老师就该表扬他。”接着我又充满信心的说:“奇奇小朋友以后一定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好得好事。来,小朋友们一起欢迎他改正缺点,为大家做好事。”说完,活动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奇奇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时常为小朋友搬椅子、捡玩具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多了,告他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奇奇的进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第四篇】:教育随笔
《拉小车》活动课程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托班幼儿语言中“重复性”和“模仿性”等特点设计。希望通过此课程,丰富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能边看大书边学说儿歌。
整个活动过程较顺利,自制的教具引起幼儿较高的兴趣,基本上都能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当我提问时:“封面上有什么”,下面哑然无声,我想可能我急于想让孩子看看书的内容,留给孩子仔细观察封面的时候不够,才致使孩子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在教授孩子学儿歌时,我表达和介入得较多,这样其实也局限了孩子的语言发挥的范围,既没有自由的表达,也未能尽兴地表演;更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仅仅是在被动地、机械地记忆和模仿,幼儿所获得的只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记住了一首儿歌。
这堂课得到听课老师较好的建议。宋老师建议:整个活动蛮有趣,幼儿的情绪调动较好,如果在学念儿歌时尽量让幼儿多学说老师多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顾老师建议:课程进行很顺利,但是儿歌有点不顺口,在请孩子拉小车时,你旨在请幼儿学说儿歌,而幼儿却忽略了你的初衷——只顾着拉,可以示先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拉着小车(装着动物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的兴趣点就会在说儿歌上了。
今后,我将努力使自己用比较简单的规范语言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幼儿有一种“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这样教学起来,幼儿会倍感亲切,理解的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小班11月份教师随笔【第五篇】:幼儿园中班11月份教育随笔
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家长爱孩子,我们都能理解,但爱孩子,要有度,过分包办,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机会,适时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选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家长认为好的位置。
拿玩具。孩子没有玩具时,他会和同伴去交流,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玩具。孩子很聪明,如果从同伴那里得不到,他会想另一个办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样玩得很高兴。在孩子拿玩具这一行为中,他学会了人际交往,学会了解决问题。也有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抢,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教给孩子与别人正确交 流的方式,“请给我一个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另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
这时老师会引导孩子去玩,还会为这类孩子安排一些活泼的孩子在身边,帮助他们成长。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长觉得为孩子做了没什么,但却关乎孩子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爱孩子,就请你放手。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