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小王子》是在五六岁的年纪,小孩子的思维稚嫩而纯洁,只单纯被小王子奇妙的经历所吸引。渐渐长大,心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次阅读《小王子》,不意外较最初有了更全面的感悟。虽然是童话故事,却处处透露着对社会、对生活的哲思。
在旅途中,小王子遇到了国王,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他们都是理智的大人,做着小王子无法理解的事。其实在我看来,小王子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现实世界的影射,他们是大人,他们为名为利,他们无比忙碌,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安排,去命令小王子,就像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一样,未曾考虑过我们是否愿意。我想,这就是小王子为什么只将他们的星球当作落脚点而不是终点的原因。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惋惜的消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在学校打架被母亲责骂,冲动之下竟选择了跳桥自杀,没有半点的犹豫。就在短短的十三秒间,一朵鲜活的玫瑰枯萎了。很多人都说是这个少年太脆弱,太自私,一点儿都不考虑为他辛苦付出的父母。少年心智的不成熟固然是悲剧酿成的一方面原因,但父母真的就没有错了吗?难道他们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暴力,不是将孩子步步推向死亡边缘的杀手吗?
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不在少数,在微博刷屏的美国名校常春藤女博士事件,网友称之为人间悲剧。常春藤女博士的母亲很厉害,是一个老艺术家,有一点完美主义。她去美国看望正在读书的女儿,不知怎的两人就争吵起来,面对母亲喋喋不休地指责,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母亲反问,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女儿没有一刻犹豫,转身就跳下来了阳台,一转身就是阴阳两隔。母亲的步步紧逼,在孩子心中积攒失望,最终化作绝望,只有以死亡作为解脱,排遣痛苦。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经历的思索的都不相同,人与人之间没有可以传递的痛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父母总会跟我们说,我们难过,他们更难过;我们痛,他们更痛。可是在斥责孩子时,他们真的能够感受到孩子那颗正在破碎的心吗?可知,孩子想要的不是栽种着万朵玫瑰的玫瑰园,或是驯化的狐狸,他们想要的,只是他最信任的你,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条件的信任他,理解他,鼓励他。
宇宙是一个大世界,人的内心是一个小世界。小王子虽然只有一颗小小的星球,但他内心的世界却是缤纷的,因为玫瑰对他的爱是包容的,理解的。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他们最大的心愿永远都是被爱的人爱,被爱的人关注。父母的肯定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即使他们不再年幼。大人的世界很复杂,他们只是一味的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对我们好,却不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选择性地忽略。他们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倾注在我们身上,鞭策我们前行,只要到达终点,他们不在乎我们是否伤痕累累。
狐狸说:“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粹的,所以大人一眼就认定那幅简笔画是顶帽子,而孩子却能看出帽子实际上是一只吞掉了大象的蛇。你倘若爱上一朵生长在星星上的花,那么,在夜间,你看到天空就会感到愉快,所有的星星都像盛开的鲜花。同样是星星,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不一样。你只要爱上一颗,每颗星星都成了一口带有生锈的辘轳的水井,每颗星都倒水给你喝。就像小王子,他欣赏玫瑰园中的每一朵,却不会因此而停留,因为那里没有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地球上没有小王子独一无二的玫瑰,于是小王子离开了,带着他对爱的渴望,回到属于他的星球,去寻找他的玫瑰。那个十七岁的少年离开了,常春藤女博士也离开了,还有无数纯粹的灵魂,他们带着期待,沉睡在飘荡的玫瑰种子的芽儿里,静候下一个小王子的到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