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是指写一篇关于观看电影、系列剧或参观展览后的具体感受和启示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观后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2023年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观后感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旨在以质朴的情感和简约的编排,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
本次开幕式希望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展现更包容的社会。
开幕式以“同心圆”作为主体视觉形象,寓意着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届团结圆满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开幕式力求在温暖的情感中、浪漫的色彩里、动情的氛围间、无障碍的环境下,表达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冬残奥会设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6个大项,共产生78枚金牌。比赛将从3月5日持续至13日。
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9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6个大项73小项的比赛。
第2篇: 2023年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观后感
3月5日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虽然看不清世界,但想让世界看到我们。”赛后,中国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中国运动员。根据出发名单,中国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终于,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两人挑战自我,向世界展现了视障运动员的风采。
第3篇: 2023年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观后感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