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特征,从传统的保守婚恋观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当代青年婚恋观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
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考虑到婚恋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从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年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最初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然后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之后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更加理性地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责任感更强。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的婚恋观很另类。
总之,当代青年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助于当代青年处理好工作(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心理环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当代青年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三、实践感言
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身体力行、社会实践,接触了形形色色两种性别同龄抑或稍长一些的青年人,对“当代青年婚恋观”这个问题日趋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不光是对别人的调研、对社会的调查、对爱情的解读,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修养,对自身未来、家庭、幸福的探讨。所以,我认为:
结婚是为了让爱延续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锁,信守承诺。
“吾友非他,即吾之半”。你和我从此关联在一起,交出自由自然会限制你的自由,对你苛刻同时也会苛刻地对待自己,把欲望消磨在彼此的身体里,从此过着简单朴素有约束的生活,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灵魂属于你我,使我们不再寂寞和孤独。
爱和情感、冲动有关,和平等无关,而婚姻是理智、克制、平等,婚姻为爱的延续提供了庇护所。婚姻是契约,契约精神是信守承诺,这个承诺是要给她(他)幸福。
对于在校大学生,周围接触最多的人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而恋爱对学业好坏均有,因人而异。毕业后即使信誓旦旦地异地恋,然迫于生活、事业的压力,对这份情感是否还会坚守。社会竞争很残酷,不上进意味着被淘汰。恋人不是靠寻找的,对方可以为了吸引你暂时改变自己;恋爱应该是日久生情,彼此非常熟知后自然地走在一起,甚至无需表白。不要认为对方人很好就轻易妥协,人好不是爱情的全部,你们必须为爱情的将来做打算。
对于社会青年人,在谈恋爱是不要抱着不适合就分手的想法,慎虑之:女(男)朋友就是你未来的老婆(老公),结婚只不过是多一张无用的纸而已,结婚并不是为爱情加了锁,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不需要任何的束缚。男士,一旦你选择了恋爱,就要有一种责任感,你要为你父母的儿子、你老婆的丈夫、你未来孩子的爸爸负责!女士,你要有作为人妻的觉悟,勤俭持家,成为那个他的贤内助。
学校里的爱情是无知的,社会中的爱情可能是有目的的,只有遇到逆境仍走下去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爱情不是两个人的眼睛对视,而是两个人的眼光看着同一个方向。在你的理想恋人为出现时,要有毅力选择一直单身。
一个优秀的人单身说明这人足够优秀,一个再优秀的人早恋说明这人的优秀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希望对方好的,就是默默在背后关心对方。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
【篇2】当代青年婚恋观
1现代大学生婚恋观概述
婚恋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婚姻与恋爱,其实质就是指男女关系之中的婚姻与爱情关系。在爱情和婚姻的辩论关系中,爱情和婚姻是相辅相成的。爱情在男女之间的存在是极其微妙的。爱情是自由男女之间的牵扯,而婚姻则是爱情转换为亲情的转换器。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婚恋观既不是“唯精神论”,也不是“唯性欲论”,而是人类情感发展的辩证统一。从伦理学层面看,婚恋作为异性之间特殊的亲密交往方式,存在着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之间的差别。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限制着全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程。”
2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有关婚恋的各种信息的渠道是丰富的,也是多元化的。据有关新闻媒体的报告,自从国家不再奖励晚婚晚育之后,便有大学生请假回家结婚现象的发生。正是这样的政策和政策下大学生的反映,使得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婚恋状况的表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下文中我们分析一下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2.1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与80、90年代的人们相比,当代大学生处于心理素质比较低,承受能力比较差的阶段。超过80%的学生都是在心理状况还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情况之下,在自己还没有能够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由于周围的朋友都谈了恋爱,或者是由于自己内心的孤独孤单状况才去谈恋爱,而不是在心理上充分准备了之后才进入爱情的状态。同时,有少数的同学与多个异性同学保持多角度模糊暧昧的关系,她们的心理表现更加的模糊,难以掌握。有些则表现为展现自己十分具有魅力。在爱情双方的互不了解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凭借着男女之间的孤独感从而促成男女关系。这样的状况会导致爱情双方极易出现问题。在上述的调查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少,对于感情的真挚性重视较高。②
2.2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一项男女双方的择偶因素影响的调查报告之中显示,长相外貌(64.7%),是否具有共同语言(33%),经济能力(41.7%)成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选择人生伴侣方面共同的考虑因素。对于容貌的要求,则男生比女生的要求要高。这表明今天的大学生选取爱情目标趋于理性,在重视感情生活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当然,当代大学生并不以物质基础作为决定婚恋的因素,他们更加倾向于情感。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志同道合,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
2.3性观念在日趋开放中有坚守
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研究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据有关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认同感在逐步的增强。这阐明今天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完全认同并且采取松弛、默契的态势,古代的性观念在产生扭转,但也不能把大学生的自由观念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观。男女之间对性观念也有不一样的观点。众多女生希望男方对性行为要负责任,不能仅仅为了贪图一时的享乐和快感。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严苛程度比男方要高很多。③
2.4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
婚姻对于众多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事物,有些同学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众多同学仍是呈现出迷茫的状态。据有关的数据分析中,78%的学生认为婚姻和爱情是必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爱情是以走向婚姻的殿堂为胜利的。只有20.8%的男孩和25%的女孩选择爱上一个未来的婚姻。大学生的婚恋态度是复杂的,多变的。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了婚姻和爱情的不同,对于婚姻和爱情采取不一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够正确的处理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婚姻和爱情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别。普遍认为婚姻是责任的象征,受到亲情,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5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有很多盲目的爱是不稳定的,是畸形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为可以冷静并且理智的解决爱情纠纷问题,可以正确的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可是少数同学会在恋爱关系中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会在恋爱关系中出现过激的行为和方式,会对爱情的对方依靠过度,以至于丧失了自我,从而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一旦对方拒绝自己的感情便会引发自己情绪失控。据有关调查表明,情侣双方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之时,有超过5%的同学称他们会去报复另一方,超过10%的同学会陷入恋爱关系而没有办法解脱。着些少数人群在大学校园中是不稳定的因素,这些群体的出现会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和频率的增加,会导致校园自杀案件的增多,不利于校园健康安全的发展。④
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众多要素的影响,而且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婚恋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和为人处世特点。大学生的婚恋观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其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形成不仅仅是需要学校的关注的,也是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当然,作为未来希望的引导者,也就是教育者而言,要在遵循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基础上积极有利的引导大学生婚恋观朝着向上正确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了中国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纠正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视角给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本文仅仅只是简单的论述了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尚未从深度上去剖析,但是未来,笔者会在本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以来补充本文的不足。
【篇3】当代青年婚恋观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从而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婚恋观的涵义
婚恋观是个体对婚姻和恋爱问题总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爱情是婚姻和恋爱的感情基础和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1爱情的内涵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1]。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现代的爱情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精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特征:自由、平等、强烈、持久、排他、以互爱为前提。
1.2婚恋的定义婚恋即婚姻和恋爱行为。婚姻是指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是指男女两人通过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3]。美好的爱情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按进程可分为初恋期、热恋期和恋爱质变期(失恋或结合)[3]。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较少涉及结婚,因而大学生婚恋的研究主要是恋爱心理研究。
1.3婚恋价值观婚恋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涉及婚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3]。由于婚恋价值观对婚恋行为所具有的评价、指导和选择作用,使其在婚恋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1.4婚恋道德观婚恋道德观是个体反映在婚恋中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的观念系统。婚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特定的交往方式,必须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制约,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3]。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被认为是高尚的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反之(如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等)会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及良心的谴责。婚恋道德观对个体婚恋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2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婚恋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大学生心理学》为代表,大学生爱情心理被正式列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4]。最初的研究一般为大学生婚恋心理的现象描述,以理论和思辩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多角度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5-10],信、效度有了很大提高。笔者对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5-10]。
2.1恋爱时机在校恋爱,普遍赞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随着身心的发展,已进入恋爱年龄阶段,他们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交往有强烈要求。相关调查表明,5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恋爱“很正常,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约30%认为是“一种人生体验”[11],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寻找婚姻配偶的最好机会”和“可以促进学习”[12]。总的来说,80%以上(有的研究显示为97%以上[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赞同在校谈恋爱成了大学生的普遍态度。
2.2恋爱动机多元取向,相对积极。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内在动力。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目前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导致大学生对恋爱目的的认识分歧较大。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80.2%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胡利人[8]以相同的问题选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1.94%的男生和74.70%的女生赞同以上观点;王香婷等[13]的调查显示,50.9%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两情相悦”、“寂寞、无聊、空虚时有感情寄托”、“随大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11]。近60%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的认识上尚属积极,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是因为寂寞、空虚、攀比、虚荣甚至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且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
2.3婚姻观念重视爱情,向往婚姻。婚姻的本质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伦理关系,其根本点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胡利人[8]调查表明,关于“恋爱是否为婚姻的基础”,84.87%的大学生持肯定或基本肯定观点,67.44%认为“结婚一定要有爱情”,女大学生持肯定观点者更多。董晓璐[14]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婚姻是幸福的。韩广梅[12]调查发现,70%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结婚是幸福的”。但是,董晓璐[14]调查也发现,近10%的学生认为“婚姻是坟墓”、“最好是只同居,不结婚”、“独身要比结婚好”。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很重视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对婚姻持积极、向往的态度。
2.4择偶标准注重人品,郎才女貌。择偶标准是人们在择偶时的价值取向,是婚恋价值观集中而具体的体现[3]。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多样性,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品德、审美、才能等方面。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男生重视对方的性格(91.8%)、品质(91.5%),女生在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82.5%和82.3%。女生更重视对方的才华(73.8%),男生更重视女生的相貌(77.0%)。韩广梅[12]调查表明,女大学生择偶时把“人品”放在首位,其次是“才能”和“性格”,“外貌”和“气质”居第4,5位。董晓璐[14]调查发现,大学生择偶标准以“人品”和“性格”为重,男生和女生排在第一的都是“人品”,分别占50.2%和70.6%。胡利人[8]调查显示,大学生择偶标准排在首位的是“诚实可靠”,男生“长相好”选择率高于女生。综合以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普遍注重人品,同时也应了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郎才女貌。
2.5性的观念较为宽容,日趋开放。性的观念是人们对待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态度。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对贞操、非婚同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黄希庭等[3]调查表明,52.6%的男生和47.4%的女生对“看中恋爱对象的贞操”持不同意或不确定的态度。郑夕春[11]调查表明,高达47.02%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个人私事,别人不便评价”,43.76%认为“在开放的现代,可以接受”,67.2%对非婚同居持认同态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孙景艳[9]问卷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宽容的态度。胡利人[8]调查显示,79.35%的男生和66.87%的女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双方愿意别人就不必干涉婚前性行为”。董晓璐[14]调查发现,21.4%的大学生认为“性是恋爱的内容之一”,36.5%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性行为无须指责”。“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等观点,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度,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较为宽容、开放,且比例呈上升趋势。
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指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爱情的神圣性和婚姻的严肃性,教育他们遵守婚恋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婚恋心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3.1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向上、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15]。通过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层了解,掌握自我价值、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婚恋观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加以综合,认识婚恋观中的人格体现,培养其独立、理性、自律、负责的道德人格,使大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负责任。
3.2道德教育婚恋不仅仅是为了性欲,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婚恋双方不仅要求相互信任、忠诚,还要求互相帮助、负责;否则,两性关系、家庭生活就没有安全感。应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性别角色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游戏婚恋是极端危险的,不但会使人的道德堕落,甚至有可能毁灭一生[16]。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感,强化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提高自我选择能力,做一个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
3.3爱情教育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与统一[17]。同时,爱情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高尚性和神圣性,妥善处理好情爱与性爱、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为将来的成家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性的教育传统教育中对性这个问题几乎是避而不谈,或谈“性”色变,使得在校大学生从少年时就缺乏性的常识。大学生经常被性生理和性心理困忧,产生性焦虑与自我否定,一些大学生因为性冲动而导致越轨的性行为[14]。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严肃的、科学的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性法制教育,在新生入校之后尽快开设两性教育讲座和课程,或聘请专家指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面对性冲动时更为理性。
3.5择偶教育恋爱是爱情的结合。婚姻是两个人社会关系的结合,择偶不仅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要引导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考虑哪些条件更为重要,现在自己或是恋人在人品、性格、智力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对下一代会有怎样的影响,哪些条件更有利于将来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指出男生只注重女生外貌的弊端,突出对女性内在涵养的追求;要对一些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强调女生对未来婚姻的理智选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