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不仅指身体冲突、语言冲突,还包括心理暴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网络暴力”的演讲稿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有关“网络暴力”的演讲稿
作为过去、也许将来还会遭到网络暴力的过来人,我不希望有人因为网络暴力而受到伤害,请善用语言,让人言可敬。
特别感谢在那段特殊时间陪伴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他们承受住了一个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减肥、各方面份量都很重的我,经历了这些。并不是想说明自己有多强大,但确实因为这些切身经历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真的不堪重负放弃了演员这个职业,是否网络暴力就会消失?答案是当然不会,既然还是要面对,就应该积极面对。
前不久,我参与了一部公益电影的拍摄,电影传递了一个非常积极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无论叫你生下来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我非常赞同,所以我选择做一个积极快乐的自己,不在受控于网络暴力中,不再只能看到积极的一面。都说做公益是在帮助他人,在我身上成全了一个更加快乐的自己。
电影的名字叫《有一天》,我在这里特别推荐一下,虽然我只参演了电影的一部分,但也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感动。这部电影关注了九类特殊儿童群体,我参与拍摄的故事和聋哑儿童有关,跟我一起搭档演出的也是一名聋哑儿童。
拍摄之前我还有些顾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跟他交流,我担心会因为自己都不小心的举动伤害到他。但是见面之后,我猜发现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是因为想太多而变得复杂,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常的心,用平等的方式去交流,就不会存在特别的障碍。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而不是他怎么想。
拍摄的那几天,我平静而快乐。每当完成一个镜头,这个小少年都会跟我竖起大拇指示意。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也提醒了我和我们,有人选择赞美,有人则不!感谢“爱的骂骂”,感谢《有一天》,感谢喝倒彩时刻提醒我的人,感谢一直鼓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像我一样主动地从逆境中走出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系的事去做,需要我们关系的人去爱,保持自己的真实,倔强地活下去!
第二篇: 有关“网络暴力”的演讲稿
“我如何变成了'黑姑娘'”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一年365天,天天被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骂?举手的这个人现在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不过别担心,我今天不是来诉苦的。我是穿着马甲来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被骂大的。
网络对我们再日常不过,但是当你身处网络世界的围攻中,就不再那么轻松。2013年以前,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变成网络世界的“黑姑娘”。因为参演了一部电视剧,演技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故事的结局不尽如人意,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让我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变成了一个被大家声讨的“热门人物”。震惊之余,让自己尽快从虚拟世界中挣脱出来,这是我唯一的出路。我选择在网络声中被倒下,就在网络声中爬起来。当我被骂得小有名气的时候,我就暗自思量,反正也是挨骂,不如用最积极的方式迎接骂声。
第三篇: 有关“网络暴力”的演讲稿
尊敬的XX:
2011年9月17日下午6点左右,因追求受害人周岩不成的犯罪人陶汝坤,用一瓶打火机油浇到周岩头上并点着,导致周岩头面部、颈部、胸部等严重烧伤,一只耳朵也烧掉了,整个人面目全非。
媒体给该事件贴了个标签“官二代求爱不成将少女毁容”,经过媒体的渲染后,很多网友跟帖诸如“高干以及其子女就能知法犯法一手遮天,这样的人还能纵容中国的法律何在!拿我们纳税人的钱来欺压我们,没有天理了!希望周岩能坚强的活下去,一定要让那个丧心病狂的一家人绳之以法!”言语中充满了对官二代周岩的谩骂,紧接着是对社会腐败的强烈的敌视。之后,媒体又报道了一系列周岩生活作风混乱的照片,网友又开始叫嚣,“作风轻浮,人在做,天在看,也是给其他女孩一个教训。”更有大量低俗的语言,不堪入耳。言语中大多是对周岩的攻击和对90后生活作风混乱的鄙视。更有网友从之前的攻击官二代同情少女,倒向攻击少女同情官二代。整个事件中显示出了网友“无端揣测”、“口诛笔伐”、“立场摇摆”的状况。无独有偶,近日化龙巷也报道了“一孩子家长在常州某中学副校长办公室突然死亡!”事件。同样是由于早恋,不过该事件不同,死伤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家长。
“市民吴先生送在某中学读高三的女儿去学校上学。学校通知吴先生,其女儿由于早恋并未到校。吴先生报警后发动亲友配合学校老师一起寻找未果。然后吴先生便邀请几个亲戚陪他一起去校长办公室,希望通过和校方相互沟通避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后来双方起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女孩的有高血压的大伯母突然死亡。”对于该事件,有的网友谩骂学校教育失当,有的谩骂家长无知,有的谩骂学生早恋,有的谩骂教育“杀人”。各执一词,言语中充满攻击性,大有“你死我活”之势。而这攻击性的背后是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利益。
这两则新闻事件虽然让我们看到了部分网友的爱心,但是更多地看到的是网络语言暴力,这种网络语言暴力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从个体上来讲,有些人一看到当官的就想到公权私用,就想到贪污。一想到贪污,就想到人民痛苦,一想到人民痛苦就愈加愤怒。这些人的价值观是因为长时间的被压迫和不公而扭曲了。不敢说每个人都有这样夸张的意识,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埋有这种子的,所谓的“愤青”心理大抵如此。
从群体上来讲,原本约束人们的道德与价值观,在群体中失去了效力,为了一个绝对理想的目标,大家疯狂了。古语有曰:“法不责众”当一个国家80%的人都疯狂,统治者就不需要法律去维护其利益了,因为人民疯狂的本身,便是对其利益的维护,“”如此,某中学学生家长的死,也是如此。如何避免这种网络语言暴力?
一、媒体报道不宜过分渲染阴暗面,甚至炒作“日记”、“桃色”等腐败细节,该行为加剧公众的焦虑情绪,激发更多“腐败猜想”,让人产生“越反越腐”、“无力回天”的错觉。不能为了迎合猎奇心理,把反腐报道低俗化,以耸人听闻的手法满足低级趣味。
二、作为网友应该有陈寅恪讲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能“人云亦云”。对于省中的学子更应如此,我们的“育人理念”中也一直强调“理性”,“理性”是经过自己观察、分析后自己得出来的结论,然后用这种结论和别人辩驳,所谓“真理只有越辩越明”。“开放的社会,从来不会只有一种声音”。了解更多的信息,构建讨论基础,进而才能达成共识,作出最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抉择。
对于省中的学子,作为将来社会各行各业中坚力量的省中人,此刻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更应有通过自己的学识、体验来建构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从而一事一析、就事论事,才能真正得做到“求真”,我国才能实现梁启超讲的“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蓝图。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