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的地方叫xx,它有自己的方言——xx话。它很亲切,因为很多人都能在葛洲口音里找到自己熟悉的音调;它又很陌生,如果你不了解这片土地,就无法掌握它动听的音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操着各种口音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宜昌建设xx,随着西陵峡口的一声炮响,开启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我的外公说湖南话。1970年来到宜昌,他负责制作符合施工要求的冰块。我的爷爷说丹江话。1974年来到宜昌,他负责修建xx时的爆破工作。
还有很多像我的爷爷、外公一样的前辈,他们怀揣梦想,为了祖国水电事业建设的共同使命,扎根在这座鄂西小城。在那个肩挑背扛的年代里,他们住工棚、洒汗水、献青春,他们截流长江,十八载艰苦创业,建成了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坝。
从此,三三〇这串数字,在老一辈xx人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不仅代表着一家大型中央企业,也代表了数万xx人休养生息的家园。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众志成城,融合成xx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方言伴随着xx工程的进展,荟萃成xx话,它融合了各地方言的特色,确又独树一帜。从那时起,我的爸爸和妈妈就开始说xx话。他们和我一样在xx长大。
从那时起,爸爸妈妈那辈人操着一口xx话走出了xx。他们把xx话带到了三峡,xx人成为三峡工程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两座凝聚着十万xx人青春、汗水的大国重器,奠定了xx“水电铁军”的大国工匠地位。
从那时起,他们把xx话带到了全国各地,修建了隔河岩水电站、丹江口大坝、龙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我们带着xx话走出了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巴基斯坦、在阿根廷、在埃塞俄比亚,哪里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哪里就有挥洒汗水的xx人,哪里就有悦耳动听的xx话。
我说略带xx口音的普通话。大学毕业,我还是回到了最熟悉的xx。可是我认识的xx和父辈们描述的不一样。它早已不再是那个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它形成了集环保、建筑、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房地产、水泥、民爆、金融八大业务齐头并进、国际国内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伴随着集团的健康快速发展,xx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今天的xx话已不仅仅是一种方言,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xx人传承“水电铁军”精神,在各个业务领域开疆拓土、披荆斩棘。
xx话是名片,哪里响起xx话哪里就有我们的工程;xx话是品牌,历久弥新的xx话彰显了集团厚重的品牌底蕴;xx话是文化,开放包容的胸怀将五湖四海的嗓音兼收并蓄;xx话是精神,xx话凝聚了一代代xx人,传承了坚韧不拔的xx精神。 xx话是精神,它凝聚了一代代xx人,传承了坚韧不拔的xx精神。
十几天后,xx又要注入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将去往世界各地。他们也许不再会说传统意义上的xx话,但他们会成长为优秀的xx人,用坚毅的脊梁和奋斗的双手向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那将是最动听的“xx话”!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