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7年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
高永宝,男,汉族,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长安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秘书长,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副首席。长期奋战在昆仑山等艰苦地区,主持和参与了15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21篇,获省部级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奖4项,在岩浆作用、热液铅锌成矿研究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促进了火烧云铅锌、大红柳滩锂、玛尔坎苏富锰矿等大型资源基地的找矿突破,为南疆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深化了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扶贫模式,极大地服务了南疆地区的资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促使形成了一支扎根昆仑、甘于奉献的中青年地质调查研究队伍。
一、情系昆仑,刻苦钻研,开拓创新
2008年,刚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往昆仑地区从事地质调查。面对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的恶劣条件,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要为国家地质调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此,在昆仑山伟岸的身影下,每年都会有一位青年地质工作者和他的团队奋战于海拔4000~5000米的“生命禁区”,开展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科学研究,寻找矿产宝藏。整整10年,克服了高原反应、泥石流、狂风、暴雪、荒野抛锚、车陷沼泽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祁漫塔格铁铜铅锌多金属整装勘查区、塔什库尔干铁矿整装勘查区、玛尔坎苏锰矿整装勘查区、火烧云及外围铅锌找矿远景区、大红柳滩锂矿找矿远景区等,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等广泛合作,在岩浆作用、热液铅锌成矿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多创新认识,并对西北地区尤其是昆仑成矿带的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1)提出"大红柳滩式"伟晶岩型锂矿成矿模式,首创“一种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审查中),新发现4处具大型远景锂铍矿,引领了大红柳滩百万吨级锂铍稀有金属成矿带的发现。东昆仑大陆增生过程中壳幔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与西北地区古生代岩浆铜镍成矿过程取得新认识,为东昆仑祁漫塔格铁铜铅锌多金属资源基地和西北地区镍矿找矿部署提供了依据,并有效指导了区内找矿工作。
(2)首次提出世界级“火烧云式”热液-交代型非硫化物铅锌成矿模式,提出盆地边缘褶皱逆冲+构造流体+后期次生交代成矿系统新认识,新发现 10 处具大中型远景铅锌靶区,有力支撑了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资源基地的进一步找矿突破。在铅锌矿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取得创新认识,总结了金顶(超大型)、陕西马元(大型)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获得有机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提出铅锌大规模成矿所需还原硫由油气热化学还原作用产生的认识。
(3)首次提出“玛尔坎苏式”沉积型富锰矿成矿模型,引领西昆仑富锰找矿突破,促进形成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富锰矿资源基地。
二、 深化“地质调查+”扶贫模式,助力南疆绿色矿业发展与脱贫攻坚
2015年开始开展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工程,作为工程副首席,并于2016年11月,带着满腔热忱来到南疆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克州国土资源局挂职副局长。挂职期间,深刻体会到地质工作的价值,他的“昆仑梦”也渐渐清晰,参与编制完成了《克州矿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克州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的勘查开发也得以推动,富锰矿资源量已达5000万吨,一期电解金属锰厂已建成投产,年产值5.8亿元,年上交利税近5000万元,带动地方就业约2000人,有力支撑了克州矿业经济发展和绿色矿业发展,也极大地服务了克州产业扶贫、富民固边。和田地区火烧云-大红柳滩铅锌锂大型资源基地地质潜力、开发条件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试点成果,为和田绿色矿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在和田等地区初步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助力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三、 爱岗敬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曾先后荣获xxx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杰出青年、青年地质英才,xxx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等。努力开展团队建设,作为青年学术带头人,促使形成了一支扎根昆仑、甘于奉献的中青年地质调查研究队伍,2017年获批“国土资源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科技创新团队”、“xxx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推进与西澳地调局矿产合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西安中心与海洋二所海陆矿产首次合作研究。组织筹办了第三届青年地质大会等多项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2017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7年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
顾小凡,男,36岁,宁夏固原人,1982年12月生,高级工程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水工环地质调查业务骨干,同时担任中心驻商xxx红岩村扶贫工作队长。参加工作13年来,始终扎根西北地区,常年坚守在野外调查和扶贫一线,工作中讲奉献、业务上肯钻研,积极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怀热情争创一流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先后参加十余项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负责多项水资源评价论证工作,取得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有力推动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连续12年被评为我中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个人;驻村期间为红岩村创建“十里红岩”商标、将农副产品线上线下推广到全国,创造了可观经济收入,彻底激发了红岩村致富动力,2017年被xxx科技工委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现将个人事迹材料总结如下:
一、跋山涉水无悔青春 荒漠寻源不负使命
该同志始终牢牢把握水工环地质工作根本目的,不忘地质工作者使命,爱岗敬业、满怀热情,以苦为乐、任劳任怨,从陕北黄土高原的梁卯沟川到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荒漠高山,十几年间跋山涉水徒步路线近10000公里,调查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青春与汗水洒满了祖国的大西北,最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水文地质野外调查事业,他也一步步成长为业务领域技术骨干,多项成果发挥重要支撑服务作用。
(一)攻坚克难解困局,地调找水惠民生
2012年主持完成吴起县、志丹县地下水勘查项目,针对该地区水资源贫乏且供需矛盾突出、水质复杂、水源地六价铬超标等问题,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组织项目成员通过 600多天野外系统调查,利用多种手段查明了水资源分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六价铬形成原因。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基本确定了六价铬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圈定了新的富水地段,破解了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难题。同时建议县政府组织开展供水水源地勘查,最终确定了在该县中东部地区薛岔乡可建生活用水水源地,带动吴起县投资2.6亿完善了全县安全饮用水工程,结束了吴起县百姓饮用高铬水的历史,彻底解决了吴起县6.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支撑了未来县城工业经济发展,得到了吴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吴起县政府为此专门向我中心和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表示感谢。
(二)不畏艰苦求创新,成果转化显成效
自2014年转战柴达木盆地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以来,该同志努力克服高原反应,积极适应工区艰苦环境,无论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还是布满沼泽的盐碱滩,都一如既往的带领野外一线队伍进行路线调查,以强烈的担当精神保证了每年度的野外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期间协助项目负责对接当地需求,充分发挥国家水文地质调查公益性,组织实施了多孔探采结合井,移交当地村、企、牧民,先后为德令哈村数千名藏、蒙、汉、回村民、浙江援青绿色大健康百亿产业基地黑枸杞庄园项目、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饮水,有力服务社会民生、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同时利用大量的野外一线调查经验及获得的长期数据,为德令哈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部分乡镇地下水水位上升灾害提供了重要的解决对策建议,部分成果为德令哈市水位上升灾害防治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部分成果促进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获得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德令哈市政府参考使用,有力支撑服务了四省连片藏区脱贫攻坚工程。
二、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创新举措精准扶贫
2014年,按照xxx省委组织部要求,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为商xxx“两联一包”参扶单位,该同志响应单位的号召,报名参加首批驻村干部选派活动,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期间,该同志自费为商xxx红岩村抢注了“十里红岩”商标,并积极主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扶贫业绩,驻村结束后该同志再次被任命为我中心红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驻村以来,在中心党委领导支持下,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一心以扶贫事业为重,放弃节假日休息、远离家中父母妻儿,驻扎在红岩村农户家中,走访调研、谈话交心,熟悉村情村况,分析制约发展因素,对每家每户贫困情况做到了然于心。同时将困难贫困户的生活时刻牵挂在心,经常关注走访,既对思想上进行沟通引导、物质上进行一定的帮助,又利用中心项目组招聘厨师等契机,为其解决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根据红岩村的特殊环境,经过前期扎实的实地调查,该同志以产业脱贫为抓手,在注册“十里红岩”商标基础上,注册申请了“十里红岩苞谷酒坊”、“商xxx红岩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载体,并整合、规范红岩村苞谷酒、香菇、核桃、茶叶、土蜂蜜等特色产品,丰富商标产品内容。先后数十次奔赴商xxx、xxx质检院、湖北白云边酒厂,进行产品送样检测、专业部门考察咨询、各类包装策划制作等,设计出了包谷酒、香菇等产品包装瓶(袋)、广告语,规范统一了全村产品包装与质量,树立起了产品形象。同时四处奔走、寻找产品销售出口,先后为这个秦岭大山里的村庄申请注册了村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成立了电商工作室,通过线上推广让红岩村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并以公众号定期发布消息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新时代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经过多方协调,在一系列送检质量检查报告的基础上成功申请了产品生产与流通许可证书。在线上线下推广呼吁下,红岩村“十里红岩”品牌的苞谷酒、香菇、土蜂蜜等土特产品陆续销往全国多个城市,让大山沟里的村民真正实现了与外界的零距离沟通,也实实在在的在家门口获得了创收,有力推动了红岩村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7年青年五四奖章个人事迹材料
林晓骥,男,汉族,1983年03月出生,中共党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2013年,当备受癌症折磨的父亲要求放弃积极治疗,用保守治疗来保障自己生命最后的质量,作为医生的他做出了人生最艰难的点头。半年里,35公里外的乡下老家成了他第二个医疗战场,每日来回奔波,守护病榻精心照护。父亲的痛苦离世让他决心致力临终关怀工作。他发起的37℃生命支持公益服务项目,已守护300多名晚期癌症患者安详走过余生。他更是通过“口述历史”让临终患者重整人生,发现新的生命意义。他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先后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青春领袖、xxx向上向善好青年和温州好人等荣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