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对发生的事情如案件、事故、灾难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通过对xxx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出行的调查,了解自行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生活出行方面的使用情况,针对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对自行车的使用率及使用目的进行分析,提高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推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中有效、快捷、健康、环保的交通和休闲活动工具。
2.调查内容:对xxx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出行的调查。
(1)调查方法:路边询问,问卷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3.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主要在十字路口的四个交点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对骑自行车的不同人群进行出行目的,对自行车的优点,有无私家车调查。调查分为8:00~10:00,10:00~11:30,14:00~四个时间段。
在表1(不同时间段的自行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百分比)中,8~10时间段自行车使用率最高,达33.1%,可以看出早高峰时间段中很多城市居民采用自行车交通工具,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保障城市居民上班,上学出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早高峰的机动车拥堵,从侧面反映了混合交通中拥堵问题的严
重以及居民对这种复杂拥堵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总体来看,前3个调查时间段中的自行车出行量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太大,而15301630时间段中的自行车比例偏小,这主要是由于居民的出行目的时间决定,而这段时间也是车流量少的时间段。这反映了城市居民将自行车出行较多的用于本来存在的高峰时期,目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说自行车高峰时段与机动车高峰时段重合。
在表2(自行车各种出行目的所占的百分比)中,“工作”出行占了很大的比例,达34.5%。由于我们主要在周末进行的调查,所以在出行目的中的“上学”,生活购物,探亲访友,休闲所占的比例很接近。在调查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失误的是出行目的中的“其他”所占的比例太高,这是我们在调查前期没有做好统一调查工作以及调查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沟通的结果,因此,调查出的“其他”主要包括接送小孩,回家这两种出行目的。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自行车使用在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适用于短中距离的交通出行。在调查中,人们认为采取自行车出行的一大优点是方便,这使得自行车出行更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人们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出行目的中更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
在表3(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自行车出行所占百分比)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20~30岁的城市居民占35.4%,30~50岁的城市居民占41.4%,而10~20岁以及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分别占11.2%和12.0%。可以看出,城市居民中采用自行车出行的中年
和青年比重大,结合我们关于有无私家车的调查结果,有一部分中青年有私家车而选择了自行车出行,主要是避开机动车交通拥堵高峰期,他们为了节约时间而骑自行车。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主要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主要以休闲锻炼出行目的为主,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外在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不同反映出自行车的作用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目的分布饼状图中,8:00~10:00时间段的主要以“上班”为主,10~11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14时间段主要以“上班”为主,1530~16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行车出行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不仅考虑了自行车的方便,同时也考虑了自行车的环保等方面,这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低碳,绿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4.调查总结:
近些年,伴随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诸如交通拥堵、能耗上升、出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绿色,低碳”的自行车交通方式,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的咨询
调查,我们了解了一些当前制约自行车出行的因素,比如:1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造成了自行车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不利作用。2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空间随意扩大,恶化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使自行车的通行空间受到挤压,自行车停车设施和空间不足造成停自行车困难3自行车交通是居民最常采用的出行方式,但是没有受到理应的保护和重视。由于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使得自行车出行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自行车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污染环境、不消耗石化能源、占用空间少、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全世界人们普遍使用的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从最初用于娱乐消遣,到邮差的工作出行工具,再到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一样的交通工具,昨天和今天却代表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和发展,它蕴含着现代人对健康、环保、节约和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第2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据悉,这一报告是依据城市消费维权联盟工作安排,由中国消费者报社委托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制作的。共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个大型城市的5090个受访者进行了调查,报告主要报告五个部分,分别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城市居民购车意向调查”,“城市居民日常用车情况调查”,“城市居民对降低私家车使用率的行为意愿调查”,“对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认知与评价调查”。
一、从调查结果来看,71.9%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最大的问题。而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72.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也在增加。相比较其他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北京与广州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
二、调查同时显示,73.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其他城市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意愿要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三、对于公交的意见,将近70%的市民认为公交系统问的最大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其他公交工具;其中最希望发展的公交方式中发展轨道交通排名第一,占比60.9%,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为35.1%。此外,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在对行车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发现,59.3%的市民在驾车/乘车中基本上会系安全带,另有32.2%的居民偶尔选择系安全带,还有7.6%的市民从来不系安全带。居民对安全带与气囊的保护作用的`认知还有不少错误,调查显示:有31.5%的居民认为气囊起到的保护的作用大,有36.8%的居民认为安全带的作用大,27.5%认为而这作用差不多,4.1%表示不清楚二者哪一个的作用更大。
公共交通拥挤、工作需要和扩大个人活动范围是居民购车的三个考虑因素;工作需要在所有影响购车的第一位的因素中占据首位;85.5%的欲购车居民倾向于选择排量在1-2升的汽车,其中选择1-1.6升的比例高于选择1.6-2升的居民对应比例。
对居民用车习惯的调查发现,四成以上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一般每天用车两次,日均用车在三次及以下的有车被调查居民合计占比达到85.6%。超过八成有车被调查居民驾车出行平均每次乘车人数为2-3人。
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整体每月平均用车花费为1261元,六成以上有车居民的月均用车花费在1000元以下。
此外,九成以上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愿意为环保、降低拥堵而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其中,61.3%的被访者表示愿意以“每月少开1天车”的方式来降低私家车使用率,59.9%的有车被访居民支持单双号限行;其中北京、大连、济南、青岛、沈阳五个城市均有超过65%的有车被访居民表示支持单双号限行措施,而济南达到七成,大连的支持比例最高,占比86.4%。
对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67.3%的居民表示对小排量车购置税减收政策基本满意,7.3%表示非常满意,而也有24.9%表示不满意,希望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第3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公路、马路、步行街的建设四通八达,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众多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对群众安全意识的一个考验。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做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
学生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1、学校前后门街道狭窄,车辆多,缺乏交通管制,学生出门拥挤,安全隐患大。
2、学校大门附近,各种商铺、摆摊设点的多,学生、车辆穿梭往来,很不安全。
3、少数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只考虑自身工作繁忙,不考虑孩子自己安全问题。从而无人接送,让其自己回家。
5、接送学生的车辆不规范,多而杂,有自行车、有电动车、有汽车,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情况不得而知,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
6、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弱。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