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答案:职业生涯有四个特点:一、独特性。每个人都不一样;二、发展性。贯穿人的一生,随着人的成长慢慢形成终身性,一生都去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三、终身性。四、综合性。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不一样,我们可以和别人比学习成绩比薪水,但没有办法去和别人比职业生涯,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独特的,无需和别人做比较。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比较的,除了自身条件不一样,机会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独特性。
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职业生涯的独特性。大鹏展翅十万八千里,小雀蹦蹦跳跳飞不高,小雀嘲笑大鹏一飞那么远,看我多自在想飞就飞想停就停。其实各自有各自的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认识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拥有自己的目标,欣赏自己的选择,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社会有很多分工,只要认识你自己,找到你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乐在其中。我们经常和别人比,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如果说上大学之前所有人的目标非常相似,高中生的目标就是考大学,比谁的成绩好比谁能上好大学比谁能上自己理想的专业,但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从此就分化了,没有什么可比的,有的出来当公务员有的出来当科研人员,是非常不相同的。有的家长说小孩考不上大学特别没有面子,但10年以后可能他笑得最开心,因为可能他觉得学习非常重要,出国回来发展。可能有的人做小买卖把事业做大,自己有自己的工厂实业,大学毕业后创业不见得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上了大学之后没有什么可比的,每个人走自己不同的路,谁好谁坏没有具体的标准,做你想做的事,拥有你自己想拥有的人生。只要拥有自己的人生那么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不要处处攀比,问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女儿和我说她最想做幼儿园老师,她大学时也是学心理学的,她还不敢和我说,因为父母在大学当老师。当她告诉我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惊讶,我说“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吗”?她说她想做教手工课的幼儿园老师,我说:“我很高兴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你知道做一个幼儿园老师需要什么条件呢?”她说不是特别清楚,做幼儿园老师要知道儿童心理、生理、营养,还要懂得很多幼儿的教学方法,她说掌握得不多,我让她设计要做幼儿园老师大概需要什么、她具备什么、拥有什么、缺乏什么、要如何去学习,她说要去英国学习。我高兴的是她终于知道为人生负责做决定了。
哪个行业好哪个行业不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个博士生,在兰州大学毕业后考到北京中科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申请到美国全额奖学金读博士,读了1年他自己不读了,跑到陕西秦岭买了一块地在那养猪。很多人不理解,留美博士上山养猪图的是什么?后来因为没有经验,猪死的死跑的跑,20多万元打了水漂,等于创业失败,嘲讽的人很多。记者采访他时,说他的老师说他适合做科研,他说适合不等于喜欢、擅长,他真正的兴趣是创业,觉得做什么事情能做出来比写一篇论文有价值,因为创业而使生活得到改善。他养猪是想通过把家猪和野猪杂交,出现一种新的食品结构,让中国人的体质可以得到提升,其实是很大的很了不起的理想。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做好,但他不后悔,既然选择了就执着地走下去,总有成功的那一天。一个人要成就事业,目标要清晰,要执着地追求下去。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养猪,他说他认为创业无高贵卑贱之分,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去做就是值得,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选择自己适合的。有个法国小伙子是学心理学的,在北京开一间法国快餐厅,他很开心很享受,学习的知识并不一定要用到生活中。
第二,发展性。
台湾歌手罗大佑唱的一首歌特别好地诠释了生涯规划的发展性,他说小的时候爸爸问他长大要做什么,他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拿着糖果说长大后要当总统。六年级时老师问他长大后要做什么,他说长大后要做科学家。在长大的过程中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才知道总统只有一个科学家也不太多。中学时写作文问长大后要做什么,想起母亲的叮咛,认为医生、律师收入高地位高就想做医生律师。高考时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是什么,回想报名时候,心里毫无选择,志愿填了一百多。长大后才知道每个人其实差不多,才知道自己的志愿。随着成长知识扩展到事业,对事业了解得多了,我们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这首自己的歌,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平平静静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这样,小时候都想当科学家,觉得科学家了不起。现在问就是想当老板总经理。社会有很多新的变化,但不可能人人当老板当科学家,总是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我们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聚焦。领域太多了,你只能在某一领域做一点点事情,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慢慢才清楚我们要做什么。
在30岁以前我们一直在探索,从30岁到40岁在工作上已经有基础,40岁到50岁是事业的冲刺阶段,50岁以后事业、工作比较稳定,大部分人到50多岁时考虑到退休后如何去生活。这是随着人的成长、发展而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三,终生性。
按照美国职业心理学家的理论,人的一生职业发展是一个从建立、发展到衰退的大的循环。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大体10年到15年左右又是一个小循环,你找到一份工作,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熟练,从熟练到精深。人的一生在职业生涯中会做多种职业,不像以前计划经济,一个人扎在一个单位,生是单位的人,死是单位的鬼,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情。现在市场经济很丰富,你可以自由选择。大概10年左右,人们会再思考,做得熟练了没有新鲜感,就会重新思考。今天我讲的题目绝不仅仅是给学生讲的,给所有的职业人成年人,我们要思考我们适合做这个吗?我们喜欢做这个吗?我们有什么特别想做的还没有去做?
第四,综合性。
一个人一生同时要在各种角色和身分中作出承担。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在舞台上会扮演很多的角色。开始我们是小孩,瞎吃闷睡,只知道玩。长大后我们读书,是学生的身份。后来我们走上工作岗位,要成家。职业心理学家休伯说人的一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归纳为长度、宽度、深度。选择一种职业是其实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规划生涯就是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是生涯图,长度就是弧度;幅度就是扮演几种角色,扮演的越多宽度越宽;深度是在每一个角色上不同的时期深度不一样,小学生边玩边学,中学生边学边玩,大学生要集中精力学习玩的时间很少。刚成家的时候精力全部投入到家庭,家庭关系生活已经稳定后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职业上面,创造更多财富以满足家庭发展的需求,你老年后减少职业时间,可能把精力放在家庭或者社会公益事业上。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