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本学科的相关特点、在教学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信息技术学科的部分特点
1 、实践性
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给学生提供好的条件(如机器数量、上机操作时间等)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
2 、综合性
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而且与各科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特别是“课程整合”概念的提出,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全方面知识。
3 、发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发展的教学需要。
4 、合作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合作性和自主性,合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乃至大范围的各种活动,与他人共同探讨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 、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有时要求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必须利用一些信息资源或工具去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新的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几个明显的问题一起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还处在起步阶段。
解决策略:进行分组教学与学习。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既能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问题的发现与思考,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问题二:学生对理论课兴趣比较低。
解决策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习即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要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回答一些问题,以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培养智力、提高能力的好方法。
问题三: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
解决策略: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初期的人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好奇和模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产生好奇和模仿逼真的时刻。信息技术课的实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恰好在这两个时刻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范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让学生产生好奇;情景教学恰好让这一好奇得以实现,即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四:学生缺乏独立的自学能力,或者自学能力不强。
解决策略:利用经验兴趣学习法。这个过程是指让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举一反三,利用以往的旧知识和经验学习来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再发现再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并采用合理的解决策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