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仔细阅读了《梁家河》,探索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梁家河之间的故事之后,我看到了青年习近平的好学、善思、勤劳、务实、坚持和奋斗,一时间惭愧不已,也想就此机会对自己三省三问。
一省“传不习乎”,问学习是否有所得。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他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件给生活带来生机与希望的事情,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跑三十里路也要借到歌德的《浮士德》。反观自己,走出大学校门以后,系统化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不经意间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卷有益多被手机娱乐取代,被动学领跑、主动学掉队,少了不少学生时代的好学劲头、钻研精神和坚持不懈。细细想来,学习是一件无时无刻都可以进行的事情,书本是老师,大自然是老师,群众是老师,领导、同事亦是老师。作为一名党办工作者,应该要有更多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卷学习、实践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坚持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自身文化修养,有机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提炼,内修于心,外践于行,在不断攫取知识的过程中滋养精神、洗礼心灵、升华思想。
二省“为人谋而不忠乎”,问工作是否尽心竭力。15岁来到黄土地时,青年习近平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不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梦想。他攻克“五关”,开拓创新,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竭尽所能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在黄土地上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反观自己,大学毕业便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离冷风吹烈日晒暴雨淋很远,离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更远。每日窗明几净的工作环境比起“山顶洞”一般的梁家河黄土地已是好了太多太多,然而,即便如此,工作中或多或少还是出现了畏难情绪和懈怠思想,工作多一点喊累,制度严一点喊苦,说到底,都是对自身定位认识不深刻。身为党委办公室的一员,不能因身处机关大院,就觉得离人民群众远,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一句空口号。抓统筹搞协调促运转保畅通,党办人身处党委中枢机构,为党工作,更为人民工作,要不遗余力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做好本职工作来回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有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务实态度,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做好点滴小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寻求进步,不论是文件起草印发、会议组织筹备,还是工资调整核算、考核资料收集、各类报表填写,每一项工作都应重细节、讲细心、求细致,多思考、多谋划、多检查;一个桌牌的摆放、一个数字的核对、一句话的推敲都应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要甘做螺丝钉、做好螺丝钉,在身体和心灵上不断向群众靠拢,能吃苦、敢吃苦、爱吃苦,在不断遇见、分析、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造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促进“三服务”工作上台阶添油助力。
三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问做人是否问心无愧。青年习近平是一个没有“城市味”的城里娃,他为人正直、待人和气,眼中没有高高低低、不管是贫下中农、妇女、儿童都真诚相待。他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把鞋子送给家境贫困的伙伴,包容、关心智力有缺陷的灵娃,给村里的年轻人理发、教他们学习蛙泳。正是他的为人,让“黑帮子弟”也有了不少“小伙伴”。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再次见面,他依然亲切的称呼他们的小名。这是情感,更是信任。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会做人呢?陶行知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品行端正,表里如一,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心底无私,团结他人,才能被他人团结,获得钢铁般的力量。生活中应当如此,工作中也应如此。身处党委办公室,在领导身边工作,常处聚光灯、显微镜下,应时刻不忘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要强化大局意识、团结观念,摒弃“事不关己,不多言语”的回避态度,摒弃“个人自扫门前雪”的利己思想,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事业同干,推动构建党办讲团结重协作的工作氛围,为打造首善党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