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党组织:
2月29日晚,华中师范大学第24期党员培训班顺利开学,刘从德教授给我们预备党员上了第一课——外围关系。刘娇寿首先给我们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然后梳理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中国陆地邻国的数量在世界上是一样的,所以这对于邻国关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的周边关系遇到了一些挑战,我国政府处理周边问题的措施总体上是非常恰当的,但也有人对政府的外交政策感到困惑和不解。在这方面,我们预备党员应该支持政府的外交政策,不要意气用事,应该对周围的关系持冷静、理性和明智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周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外向型发展,一些邻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与中国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的来说,中国周边关系的不和谐主要在于钓鱼岛、南海和中印边界。这些地区的邻国因自身利益对我国的合法权益提出质疑和挑战,这是国家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利益博弈的表现。因为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各国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求尽可能多的资源,但除了资源的竞争,国家之间更重要的应该是相互合作,因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保障发展,而发展又促进和平的稳定。当然,在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维护主权是首要前提,也是我国政府处理周边关系的原则。当前,中国的任务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只有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周边关系。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的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欧美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从而能够掌握世界话语权。民国时期有一个发展时期叫“黄金十年”,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后来日本侵略中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