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全员德育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其提出有其客观必然性;对高校全员德育模式的构建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理论,社会对效率的绝对追求理论,结构决定功能理论,构成了高校全员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全员德育 高校德育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高校全员德育模式的特点
高效全员德育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全员性,提倡高校全体人员的广泛参与。高校德育,人人有责,包括所有师生员工甚至家庭、社会人员在内,都具有可供开发的潜在的德育资源,每一支队伍都可为高校德育献智献策,从而使高校德育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其次是凸显人本性,弥补了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缺憾,把学生作为一支主要的德育力量来看待,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主体性;同时,德育的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为丰富,方法灵活多变,是应对社会多元化格局的及时之策。
【参考文献】
[1]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杨云善,黄琨.关于德育的经济学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13JGB296)
【作者简介】刘金菊(1982- ),女,湖南衡阳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