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故事
民国时期,山东某县的一个县长,以“倡导文明,改良风化”为名,在县城里新建了五座漂亮的公共厕所。新厕建成时,县长还要逐个剪彩,不但要鸣锣放炮,还要在每座厕所两边贴上大红对联。
按说县府都是耍笔杆儿的文人,写几副对子不是啥难事儿,可一听说是为茅厕写对子,一个个摇头叹息,表示不能胜任。县长又许下重赏,可还是无人响应。
县府的郭秘书见县长为了难,想到他一个在县中学当校长的朋友郑明之是清华学府的高才生,善写对联,便向县长主动请命。
晚上,郭秘书提了瓶好酒和一包猪头肉来到县中学,找到他那朋友。两人边喝边聊,当郑校长得知郭秘书的来意后,脸色陡变:“郭老弟,写几副对子本不是啥难事儿,可从没听过有为茅厕写对子的,这要是传了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不行,恕愚兄不能从命。”
郭秘书急了,连忙拉住郑校长恳求说:“郑兄,小弟在县府当差,此事对县长大人许了保票。若是郑兄不肯帮忙,恐怕小弟的差事就悬乎了。”
郑校长推不掉了,说:“罢,罢,为了你我友情,愚兄就豁出去了。”
第二天,郑校长一晚上没睡觉,苦思冥想熬到天亮,终于写好了五副从来都没写过的对联:
从来日夜不闭户
过往未见人拾遗。
进门须鞠躬,
过路先捂鼻。
既来想得大解脱(大便),
进站定有小便宜(小便)。
进来时个个紧张,
出去后人人从容。
来人不蹲就站,
去者非男即女。
郭秘书不负县长重望,将对联送到县长手里。县长看后大加赞赏,连夸郑校长是个人才。
赵宏波/荐
查看全文
false